《十八岁出门远行》教案

2019-01-02

5、类似“我还没走进一家旅店”的句子竟在小说中出现了好几次,结尾部分的“我一直在寻找旅店,没想到旅店你竟在这里”和它们遥相呼应,这句话为什么不断出现?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教给学生文章重点语句对文章主题的点睛作用。让学生学会点面结合的方法。)

6、本文部分情节具有象征意义,请找出来,并揣摩品味。(如漫无目标地前行后,搭上汽车又原路返回和后来被抢走背包等)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细心。)

7、本文的主题是什么?我们也已经十七八岁了,学习本文对我们有哪些启发意义?

(审视主题,学则能思,学以致用。)

8、小说的语言很别致,不同于一般常见的语言形式,这就是先锋派小说的特点吗?哪些语句能体现?(学习语言表达方法,熟悉先锋文学特点,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

   

  (五)品读鉴赏 

1、你觉得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激发学生的阅读与思考兴趣,尊重学生的体验。)

2、哪些语句写得精彩?为什么?并把它读出来。(主要是形象有趣)

(读和品味是语言学习的重要方法。学生的喜欢才是课堂的真正需要。)

[ 如:(1)我在这条马路上走了整整一天,已经看了很多的山和云。所有的山和云,都让我联想起了熟悉的人。我就朝着它们呼唤他们的绰号。

 (2)那时我的脑袋没有了,脑袋的地方长出了一个旅店。

 (3)我知道自己的心窝也是暖和的。我一直在寻找旅店,没想到旅店你竟在这里。 ]

3、哪些符合十八岁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哪些不符合?(联系学生思想实际,增强体验,提高认识。)

(六)拓展延伸

1、文中的“我”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你觉得他的哪些地方值得学习,哪些地方应该尽力避免?(了解学生的感受,便于因材施教,处处施以教育。)

2、学习本文以后,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如果外出远行,我们应做好哪些心理准备?(进行成人成才教育,提高学生面对人生挫折的意识和能力。)

3、走过了十七八个春秋,你一定有了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与体验,讲一讲你初次远行的经历或成长中的烦恼,或成长中的挫折、困惑。(倾听心声,激发兴趣。)

(七)总结提升

学生自己总结,自己完善,老师适时补充。(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应是学生的。)

(八)布置作业

1、课下阅读卡夫卡荒诞小说《变形记》,比较一下与本篇小说的异同,写下你的阅读心得。(培养学生的比较鉴赏与写作能力。)

2、模仿本文写法,写下你“初次远行”的独特经历或成长中的挫折、困惑。(迁移而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十八岁出门远行

余华

     十八出门 →独自远行 →寻找旅店 →搭车返回 →抛锚被打 →找到“旅店” 

          象征:寻找旅店→

                      搭车返回→

                      抛锚被打→

                      找到“旅店”→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