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第一课时)教案

2018-11-02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之)留待(省略介词宾语)
嘉为(之)先言于秦王曰(同上)
乃(穿)朝服,设九宾(省略谓语)
见燕使者(于)咸阳宫(省略介词)
使(之)毕使于前(省略兼语)
群臣侍(于)殿上者,不得持尺兵(省略介词)
献(于)秦王(省略介词)
比(于)诸侯之列(省略介词)
而(按)秦法……(根据文意省略)
皆陈(于)殿下(省略介词)
被动句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倒装句
常痛于骨髓(介宾短语后置)
嘉为先言于秦王(介宾短语后置)
燕王拜送于庭(介宾短语后置)
使毕使于前(介宾短语后置)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
群臣侍殿上者(定语后置)
秦王购之(以)金千斤,邑万家(介宾短语后置,数量词作定语后置)
固定结构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将奈何  表疑问,怎么……。下文“为之奈何”“既已无可奈何”意同。
荆轲有所待  意为:有……的人(东西)。“所”后常跟动词组成“所”字结构,作“有”的宾语。
将军岂有意乎  表反问,是否……呢。
荆卿岂无意哉  表反问,难道……吗。
仆所以留者  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事所以不成者  同上。
6.成语典故
切齿拊心  语出本文,又作“切齿腐心”。形容愤恨到极点。
一去不复返  语出本文。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后亦称人或者物已成陈迹。唐•崔颢《黄鹤楼》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发上指冠  语出《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本文“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暗引此语。
图穷匕首见  语出本文。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无可奈何  语出本文。没有办法,无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
悲歌击筑  亦作“悲歌易水”。典出本文。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变徵之声  语出《史记•刺客列传》:“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徵,古代五声之一,读zhǐ。
师:做得很好!不过是不是欠了虚词的总结呢?还有要把这些知识制作为网页,并且要变为题目来检查同学才行。
生:收到。不过老师我们可不可以用主观题的形式来命题呢?
师:可以,不过要注意题量要适中,课外的引申题要少些,注重课内的知识。
生:明白。
生(叙事艺术选题小组):老师,我们的资料也弄好了,请您过目。
师:好的,传过来。
生:是。请看:
情节曲折有致
一、序幕(“秦将王翦破赵”——“至燕南界” ):简介背景,秦军大兵压境,燕国危在旦夕。
二、开端(“太子丹恐惧”——“愿足下更虑之” ):太子丹请荆轲商量对策,荆轲提出办法,太子丹又不愿执行。提出行刺秦王,故事开始。
三、发展(“荆轲知太子不忍”——“终已不顾” ):从准备“信物”到寻制凶器,从配备助手到易水送别,故事一步步向前发展。
四、高潮(“既至秦”——“被八创” ):荆轲廷刺秦王未遂,断左股,被八创。

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