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洛斯的维纳斯》教案

2018-11-02

2、美好的事物总是引发人们无尽的思索,更何况被争论了千百年的断臂维纳斯在要不要复原维纳斯雕像这个问题上,一直被争论至今那么通过你的预习,作者这个看法是什么?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学生抢答)
明确:作者认为维纳斯“她为了如此的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
第1段: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
第2段:这是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
第3段:虽然失去了两条臂膊,却是向着无比神秘的整体美的奋然一跃
第4、5段:反对复原,因为不能产生超越“丧失”的美感
第6、7段:正是丢失了她的双臂,才奏响了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的梦幻曲
【小结过渡】这个问题考察了同学们分析问题筛选信息的能力,“她为了如此的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这是作者的根本思想,也是本文的中心透过作者的观点,我们不仅会产生疑问:一是“维纳斯的双臂为什么必须失去?”二是“为什么失去的必须是双臂?”
六、深入文本
1、作为爱与美的女神,一个表现女性纯洁与健美的维纳斯来说原本确实是有一双手臂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请大家充分发挥想象,复原你心目中的维纳斯,设计维纳斯的造型并讨论残缺的维纳斯与复原的维纳斯哪个更美?你的理由是什么?(学生讨论,教师引导)
2、刚才同学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发挥了丰富的创造力,那么作者对他进行了怎样的复原?作者认为这些复原是不是令人满意呢?(学生自主思考)
明确:作者认为这些方案“全是些倒人胃口的方案”,“全是些奇谈怪论”,“一种恐惧、空虚的感觉袭上心来”,“我将怀着一腔怒火,否定掉那个真正的原形”可见作者对复原双臂方案非常反感,极端厌恶
3、那么作者产生如上感觉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原话谈谈
明确:“这一方是包孕着不尽梦幻的‘无’,而那一方却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可见,失去双臂的维纳斯反倒格外迷人,散发着梦幻般的色彩;而复原双臂的维纳斯却根本不能产生超越“丧失”的美感
(出示幻灯片)“有”限制思维,束缚想象力;
“无”驰骋想象,包孕不尽梦幻
实际上,高明的艺术家,总让艺术作品给观赏者留下想象的余地,造成一种悬念和遗憾让人们永远为她牵肠挂肚,这也就是艺术上“以少胜多、以无胜有”的原则(学生举例)
教师补充:古画“深山藏古寺”
平:古庙画在山腰间;古庙画在从林深处;只画出庙的一角或庙的一段残墙断壁……
奇:崇山峻岭之中,一股清泉飞流直下,跳珠溅玉泉边一老态龙钟的和尚,一瓢一瓢地舀了泉水倒进桶里
和尚挑水,让人联想到附近一定有庙;和尚年迈,还得自己挑水,让人想象到庙的破败老旧画上无庙,一定是“藏”在深山这样构思,更合题意,含蓄深邃显然,画中无寺而处处有寺
   4、既然“有无相生”,残缺美可以给予欣赏者以无尽的想象空间,那么假如失去的不是双臂,而是身体的其他部分,艺术效果会怎样?是不是所有的残缺都是美的?(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明确:手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千变万化的作用,表达感情离不开手譬如说,拥抱,爱抚等人际交往离不开手譬如说,握手,打招呼等衣食住行更离不开手手的姿势固定了,它的含义也就固定了,从而限制住了我们的想象力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