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极光》(2)

2018-07-12

语文

教学目标 
1、 通过图片,形象感受极光的特征和形成原理。
2、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说明顺序。
3、 学生能准确、快速地筛选信息。
4、 了解说明文的特征,理解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类型。
教学重点: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说明顺序。
2、准确、快速地筛选重要信息,注意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难点:理解极光形成的原理。
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
师:请学生先朗读课本69页诗歌,《极光》[俄国]罗蒙诺索夫。
师:在地球的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夜间常会出现灿烂美丽的光辉,有时像一条彩带,有时像一团火焰,有时像一张巨大的银幕。它轻盈而飘荡,同时忽明忽暗,发出红的、绿的、蓝的、紫的光芒。由于它的出现让天空富有了生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极光的美丽和神奇。

二、整体感知,明确思路
师问:“文章思有路,寻路识斯真。”根据文章标题和小标题思考一下,文章给我们介绍了极光的哪些内容,它的总体思路是怎样的?
    明确:神话故事——极光一瞥——极光来龙去脉
师问:本文思路清晰,说明的顺序实际上就是怎么样的呢?
明确:层层剥笋,体现了人们认识事物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到理性的客观规律。

三、分析第一部分
师:在文中第一部分,我们可以看到哪些神话传说?它是从哪些角度来讲述的呢?
师:可以先讲印度有关极光的“启明星部落之子”神话,引起学生兴趣后再看课文里的三个神话故事。
1、黄帝母亲附宝的故事——偏重古老神奇
2、《山海经》中关于“烛龙”的记述——偏重从古代文献中找出极光的影子
3、古希腊罗马神话中黎明女神的故事——追溯“极光”一词作为一个现代科学术语的来源,也突出了这个故事的浪漫色彩。

四、分析第二部分
1、师问:我们了解了极光的古老而美丽的神话传说后,我们迫不及待想感受一下极光的魅力,第二部分我们先看一下写了极光的哪些概念呢?
明确:极光卵、极盖区(利用图片形象了解)
2、师问:极光的总体特征是怎么样的呢?极光的形态特征分为几类?颜色有什么变化?
明确:五光十色,千姿百态,形状各异。常见的形态有:极光弧、极光带、极光片、极光幔、极光芒。常见形体亮度变化很大,亮/暗/万花筒。
3、师:你能在自己头脑里把这些文字变成极光的画面吗?请几位学生上台根据课文把想象中的极光形态画出来。然后展示ppt,欣赏图片,把想象中的形态和现实中的形态进行对比。
可欣赏:极光弧、极光带、极光片、极光幔、极光芒,亮的极光,暗的极光,瑞典首都斯德哥乐摩出现北极光,德国北部一个镇出现极光时的情景。
    4、师问:本段的说明方法有哪些?明确:打比方、分类别、列数字
   
五、分析第三部分
师:领略了如此多变而美丽的极光后,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极光是怎么形成的呢?下面大家仔细阅读第三部分,相互讨论,思考以下3个问题。
1、本世纪60年代以前,人们对极光的成因有哪三种推测?
2、现在的科学研究认为,形成极光的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是什么?
3、试概括极光形成的原理。
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和讨论,让他们理解本部分用打比方的形式介绍极光抽象的形成原理。然后通过ppt展示很好地把抽象的事理说明白。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