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学案

2018-03-27

本文论证方法
  本文第二段写得最为精彩,这和恰当地运用了对比的论证方法有直接的关系。在这一段中,作者选用三组事例进行对比论证:先是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的纵向对比,接着是自身对子和对己在句读和解惑方面的对比,最后是士大夫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横向对比。三个方面的例子,比较全面地论证了从师的两种态度——一种是不耻相师,一种是耻学于师。通过对比,揭示了“士大夫之族”不从师学习的观点违背常理,则作者主张从师学习的观点不言自明。
本文语言特点
  1.整句散句结合
  整齐的排偶句和灵活的散句交错运用,配合自然,错落有致。例如,第2段:“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与“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亦远也,而耻学于师”,是排偶句。接下去,“是故圣益圣,愚亦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则是散句。而这一长的散句中,“圣益圣,愚亦愚”和“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又都是排偶句。
  2.一个意思,多种句式
  第2段一连用了二个对比,结语都是批判土大夫不重师道的恶劣风气,但语气一句比一句加重。第一句“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反诘语气;第二句“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否定、责备语气;第三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讽刺语气,感情强烈。
  3.顶真修辞手法的运用
  顶真,用上一句的结尾的词语做下一句的起头,使前后句子的头尾蝉联,上递下接。本文有好几处运用这种修辞手法,例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反馈练习
一、基础知识
l.下列划横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郯子(tán)  六艺经传(zuàn)  贻(yí)
b.句读(dòu)  苌弘(cháng)  聃(rán)
c.阿谀(yú)  授之书(sòu)  蟠(fán)
d.或不焉(fǒu)  谄媚(chǎn)  嗟乎(jiē)
2.对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
b.不耻相师             师:老师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风尚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闻:懂得
3.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c.吾从而师之         d.师不必贤于弟子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5.选出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式相同的一项
    a.圣人无常师              b.余嘉其能行古道。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6.默写。
    (l)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 , ,如是而已。
  (2)师者, 。
  (3)是故无贵无贱, , , 。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