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_

2018-02-24

《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

实习生:黄飞仁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清本文思路,整体感知作者描写小屋如诗如画的意境。

2、情感目标: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热爱自然和追求自然的美好情感。

3、能力目标:分析本文生动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理清本文思路,整体感知作者描写小屋如诗如画的情境。

教学难点:体会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热爱自然和追求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学方法:朗读法、研讨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个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我的空中楼阁》,作者李乐薇,中国台湾当代作家,以散文见长,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而含蓄,本文选自台湾省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大系》散文第一集。

大家请看,这篇课文的题目是《我的空中楼阁》,那究竟作者笔下的“空中楼阁”是什么呢?难道真是天空中的一所房子吗?带着这样的疑问,让我们走进这篇课文,请听配乐朗读。

听的时候,请大家注意一些生字的读音。

痣(zhi)、山脊(ji)、给予(ji)、一幢(zhuang)、栖(qi)、绿野阡陌(qian)

游目骋怀(cheng)、宁谧(mi

(背景音乐起,老师范读1-8自然段,学生集体朗读9-18自然段。)

大家听完有没有感受到作者李乐薇散文清新脱俗的特点?

提出要求:让我们进一步阅读学习这篇课文。

看完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作者写的空中楼阁是什么?——小屋。 是空中的小屋吗?——不是,是山上的小屋。

(二)(多媒体)课后练习一 1、课文前半部分主要写自然景物。山、树、屋三者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如果山无屋、屋无树会是怎样的情形?

现在请同学们分别找出描写山与小屋、树与小屋的段落,然后请两名同学把找到的段落读出来,请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二者的关系。

1、山与小屋:(问题:山上有了小屋,增加了什么特点?)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古典美

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和谐

水面飘过一片风帆,天空掠过一只飞鸟——生气、灵动的情调

小屋“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山如眉黛,小屋如眉梢一痣,古典而婉约,含蓄而不失妩媚。小屋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不偏不倚,玲珑的一立,彼此和谐,浑然天成。“ 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请大家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一望无际、广阔无边的水面和天空,这是一幅静的画面,飘过一片风帆,掠过一只飞雁,由静到动,动静结合的画面,给单调的画面增添了灵动的色彩。

2、树与小屋:

许多树       小屋                     小屋          大树

动   ——    静

高大  ——  小巧                 含蓄有风度 ——   笼罩小屋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