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奥斯维辛位于波兰南部小波兰省境内。1940年4月27日,德国法西斯头子希姆莱尔下令在此修建最大的灭绝人性的杀人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并于同年6月14日将首批犯人运抵奥斯维辛。1941年对集中营进行了扩建,二战结束时,整个集中营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除斯塔姆拉格、布热津卡、莫诺维采三个主要集中营外,还有45个分营。营内5个焚尸炉平均每天焚尸1万具。包括中国人在内的28个民族的400万人死于集中营,其中犹太人最多,达250万。1947年被开辟为国家博物馆。1979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3、第二篇是一则消息报道,发表于1958年8月31日《纽约时报》上。美国普利策奖主席、新闻学教授霍恩伯格说,这是国际报道奖得主罗森塔尔“写得最好的作品”。下我们就一起学习埃•姆•罗森塔尔的这篇《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普利策新闻奖是美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自1917年以来每年颁发一次,分为14个新闻奖和7个艺术奖两类。普利策奖每年评选一次,评选结果一般都在4月宣布,5月颁奖。普利策奖每年评选一次,代表美国新闻界的最高成就。该奖以约瑟夫•普利策的名字命名,他是美国著名的报纸编辑和经营者,先后买下了圣路易斯的《电讯报》和《纽约世界报》,并创立了编辑写作制——即记者采写的材料由编辑润色、整理、综合成稿件见报。这种写作规则,至今仍是整个新闻界的普遍原则。普利策对报纸的经营与编辑独树一帜,强调报纸发表新闻要真实和准确,文字要简洁和通俗,要花力气写好社论。普利策19xx年去世,为纪念他的贡献,人=们于19xx年设立了普利策新闻奖。
二、认知与探究
(一)知识性积累
瞩目(zhǔ) 展拓(tuò)冉冉升起(rǎn) 凝重(níng)毛骨悚然(sǒng)和煦(xù)纳粹(cuì)废墟(xū)不寒而栗(lì)思绪(xù)踉跄(liàngqiàng)祈祷(dǎo)呆滞(zhì)嬉戏(xī)
(二)课前探究性问题:你爱读报吗?请从报纸上找一则消息,分析新闻的几个结构内容。
(三)课上探究性问题
1、快速阅读第一篇新闻,概括本文共写了那些场景?写中方活动的场景有哪些?这样写有什么样的效果?
2、速读第一篇,边读边将各个场景片段的背景材料删去,重读删后的文章讨论一下与原文有什么不同?
3、阅读第二篇,思考文章一上来就说布热金卡“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作者说这是“最可怕的事情”,“像一场噩梦”,为什么?
4、阅读第二篇,勾画出人们参观时表情变化的句子,讨论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5、阅读第二篇,思考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描写人们看见东西呢?其中的细节描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三、梳理探究
1、总结第一篇新闻的写作特点。
2、总结发现一下第二篇新闻与平时我们看到的新闻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