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六月荔枝丹

2017-09-10

2、文章的结构层次以及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说明的?讨论,明确(见课件)。
明确:本文的说明顺序为先主(荔枝的形态特点)后次(有关荔枝的其他知识及建议),而介绍荔枝的形态特点时是按由表(外部形态)及里(内部构造)的顺序。在说明荔枝的外部形态时,则按壳面的构造--色泽--外形--大小及重量的观察顺序来写;而介绍内部构造时又是按壳--膜--果肉--果核从外到内的顺序。
这样来写,条理清晰,内容全面、主次鲜明,既突出了荔枝的形态特征,又介绍了有关荔枝的其他知识。
追问:既然介绍荔枝的果实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那么后面有关荔枝的产地、书谱、习性、生长北限和建议的部分自然就是次要的了。请问,文章将后面的次要部分删掉行不行?
分析、明确:不行。我们首先要搞清“主要”和“次要”与整篇文章的关系。“主要”和“次要”是就其在表达一篇文章的主旨时所起的作用的大小、重轻而言,而不是指对一篇文章是否必要而言的。“次要”不等于“不必要”,“主要”和“次要”对一篇文章而言都是“必要”的。
其次,我们就这篇课文来谈。如果文章题目改作《荔枝的果实》的话,那自然可以考虑删掉后面的部分。而本文是讲荔枝,因此有关荔枝的知识都应作介绍,而不能只介绍其果实,这样内容才全面。另外,从作者的写作意图考虑,作者不仅把有关荔枝的知识介绍给了读者,而且提出了“大力发展荔枝的生产”、“逐步满足广大人民的生活需要”的建议,体现了作者写作意图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综上所述,后面的次要部分是不能删掉的。
教师总结:科技说明文通常采用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文章的观察顺序,由表及里、由外到内的说明顺序属于空间顺序,从主要到次要的说明顺序属于逻辑顺序。合理的说明顺序可以使科技说明文条理分明,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仔细阅读本文,注意科学小品的文艺性和文学笔调。
课文中作者引用了哪些诗词典故,结合上下文分析它们所起的作用。(具体见课件)
明确:课文中大量引述古代关于记述荔枝的诗文。这样引用:
1.充实文章内容,丰富读者知识;
2.使文字生动活泼,具有文学韵味,引起读者兴趣;
3.寓科技知识于文学描写,使读者可由文学欣赏而获得科学知识。
附板书设计:
二段        形态
(表)
(里)
三段  果实
外壳  粗糙   有龟裂片
颜色  深红或紫色
果实  蒂部大 顶端小 心脏形 卵圆形
大小  轻重
挂化壳膜  白色薄膜
果肉  白色半透明  甜微酸
贮运  不耐贮藏    不利运输
果核  长圆   光滑   棕褐色
果花  二月、四月  绿白色  小、多
 
产地  我国   二千多年
果谱  十三种  三十二个品种
移植  成都、福建生长北限
产销  大力发展  满足需要


第一部分(1-10)
生态
(主)
一段  引子       存疑  探讨  激起兴趣
(次)
第二部分
(11-14)
生产
  
 另附
《南州六月荔枝丹》陈辉诗析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