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六月荔枝丹

2019-03-22
●备课资料
一、课文补注
1.李乡浏同志在《贾祖璋和〈南州六月荔枝丹〉——回忆与贾老的一次通信》一文中说,他于1983年暑假,备《南州六月荔枝丹》课,颇感课本注释不详,曾写信向贾老请教。信中询及以下三点:1.标题《南州六月荔枝丹》是明朝陈辉《荔枝》诗中的句子,全诗能否录示,以便解题;2.明代徐火勃的《咏荔枝膜》诗,请示予全首,有助于分析“夸张的说法”;3.“古代讲荔枝的书,包括蔡襄在内,现在知道的共有13种,以记福建所产的为多,尚存8种;记载广东所产的仅存1种。”希望得悉这13种的书名及其作者。
贾老作复如下:
1.陈辉《荔枝》:南州六月荔枝丹,万颗累累簇更团,绛雪艳浮红锦烂,玉壶光莹水晶寒。高名已许传新曲,芳味曾经荐大官。乌府日长霜暑静,几株斜覆石阑干。
2.徐火勃《咏荔枝膜》:曾向忠州画里描,胭脂淡扫醉容消。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白玉薄笼妖色映,茜裙轻裼暗香飘。嫣红狼藉谁收拾,十八闽娘裂紫绡。
3.×广中荔枝谱唐(?)郑熊(粤×书已失传)
  荔枝谱   宋     蔡襄(1059)   闽
×增城荔枝谱  宋    张宗闵     粤
×莆田荔枝谱  宋    徐师闵     闽
闽中荔枝谱   明    屠本畯(1597)   闽
荔枝谱    明    徐火勃     闽
荔枝乘    明    曹蕃(1612)   闽
荔枝食谱   明    宗珏     闽
荔枝通谱   明    邓庆采(1629)   闽
记荔枝    明    吴载鳌     闽
荔谱    清    陈定国     闽
荔枝谱    清    陈鼎     粤闽川
岭南荔枝谱   清    吴应逵     粤
(摘自李乡浏《中学诗文释汇》,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
2.刘学仁同志在《高中语文教材新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年出版)一书中对课文提出了几点商榷,摘录如下:
(1)第四段写“荔枝原产于我国,是我国的特产。”理由,一是“有野生的荔枝林”;一是很早已在我国培植。这两点似乎还不足以说明“原产我国”,是不是别国也有野生的荔枝呢?是不是别国也早有栽培呢?没有反面的论据。如果确有根据,应该明确提出。
(2)第六段说“所谓‘膜如紫绡’,是指壳内紧贴壳的内壁的白色薄膜。说它‘如紫绡’,是把壳内壁花纹误作膜的花纹了。”这两句话不易理解。前一句是说“膜”,后一句是说“花纹”。仔细体会好像是这个意思:所谓“膜如紫绡”,是指壳内紧贴着壳的内壁的白色薄膜,由于壳的内壁有紫色花纹,透过白色薄膜可以看得很清楚,因而便把这紫色花纹看做是薄膜的花纹,而说成“膜如紫绡”了。后面引徐火勃诗描写吃荔枝时把壳和膜扔在地上,好似“荷瓣”“桃花”,似乎是“壳”和“膜”分开了,似“荷瓣”“桃花”的是壳呢?还是膜呢?好像是膜才恰当,“薄”才“盈盈”“片片”,才“娇”,才随“风”飘落,可是膜又是白的,不像“荷”也不像“桃花”了。总之,这一段似乎说得不够明白。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