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西地平线上》教案
2017-08-16感受 悲壮 让人落泪我要告诉你的第三次日落,是我在阿勒泰草原遇到的。那次实际上并没有看到落日,落日隐在背后去了。我只看到了火烧云,那火烧云,灿烂地,热烈地,夸张地烤红了西边半个天空,(f连用“灿烂地,热烈地,夸张地”三个形容词有何作用?)烧红了大地上的一切物什,给我留下一个惊骇的印象。(g作者为什么而惊骇?)但是,我明白这一切的制造者仍是落日,是落日在云的背后挥舞着魔杖。
西天的那吞没一切的大片火烧云,是太阳坠入云层以后,突然出现的。我们汽车的方向是正西,因此,我们感到自己正向那一片红光走去。
那辽远的西地平线的地方,火烧云映照的地方,被历史学家称为欧亚大平原,被地理学家称为小亚细亚。在那炫目的红光中,我看到一些匆匆的背影,正向历史的深处走去:(a这儿显示了作者写作思路怎样的转折?)曾经在东北亚草原上游荡过许多年的匈奴民族,就是在某一个早晨或黄昏,循着西地平线远去的。还有另外一位叫成吉思汗的英雄,在那炫目的红光中,我也看到了他的背影。正是在此处,我脚下的这个地方,他召开了誓师大会,而后,兵分两路,一路打通伊犁河谷,一路翻越阿尔泰山最高峰--友谊峰,西征花剌子模,直到欧洲。(b作者联想到匈奴西迁和成吉思汗西征两件大事,有什么作用?)
我多么地卑微呀!我多么地平庸呀!感谢落日,它让我看见了他们远去的背影,它把世间惊世骇俗的一幕展示给我看。(c作者在这里直接抒情,表达的是什么思想感情?)
火烧云持久地停驻在西天。直到太阳已经落下去很久了,还将最后的一抹光辉像扫帚一样扫向就近的云彩。直到最后,又贪恋了一阵后,西边天空终于恢复了它平庸的色彩。(d这里运用比喻,有什么表达效果?)
接着就是中亚细亚那著名的白夜了。层解:写第三次见到的落日。地点 阿勒泰草原 第三次见落日 特点 灿烂 热烈 夸张
感受 惊骇 让人卑微
段解:以上为第二部分,具体地描绘了三次落日。这是我三次见到西地平线上落日的情况。我不敢独享那一幕,所以将它诉诸于笔端,带给更多的人们。也许我会写一本叫《西地平线》的书,来记录我这几年西部行旅的感受的。末了要说的话是,“雄伟的风景”和“世间有大美”两句话并不是我的,前者是一个日本画家叫东山魁夷说的,后者则是中国画家张大千,在看了敦煌壁画以后发出的一声感叹。(e作者为什么要引用两位画家赞美的话?)段解:此段为第三部分,总结全文。世间有大美 西地平线上落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