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

2017-07-02

•  提问:既然老人的身体状况如此之差,为什么要在这个萧瑟的季节独自

一人蹒跚着来江边登高呢?

(登高是重阳节的一个传统节目,讲究的是全家人在本地一起登高,如大家熟悉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反映的就是这一方面的内容。重阳节除登高外,还有赏菊,喝菊花酒这些习俗。杜甫登高,也希望如此,可事实却是另一番样子,且又面对如此之景。他只好寄托于诗,在诗中我们将看到他丰富的内心世界。)

三、品赏诗意,体会表现手法

1 、品赏前四句

(1)朗读前四句。

(2)提问: (1)这四个诗句,描写了哪些事物?分别有什么特点?诗人分别用哪些词语来描绘他们?

生:描写了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八种景物

生:这八种事物的特点分别是:急、高、啸哀、清、白、飞回、萧萧下、滚滚来

(3)二十八字写了八种事物及其特征,这体现了诗歌语言的什么特点?

生:凝炼。

师:对。特别是杜甫,他的诗有一个特点,就是下字力求准确,使每一个字都含有很重的分量和很深的含义。

(4)下面就请同学们运用我们所学过的常用的8种鉴赏方式:诠释、评点、旁涉、比照、联想、想象、妙悟、辨析等对这四句写景诗句选一个点或一个角度进行一番赏析。

①师生一起简单回忆一下8种常用鉴赏方式。

②学生独自思考,写下鉴赏要点。

③四人一组交流鉴赏内容,教师巡回答疑。

④课堂交流:投影部分有代表性的鉴赏内容,师生共同品评。

参考:

风急——首先,秋天本来是个容易刮风的季节,而江边的风要比其他地方的风要大得多,江边高处的风就更大,再加上诗人年老多病,当然会感到秋风特别猛烈,所以,用了一个“急”字,很传神地写出了当时季节的特点。其次,这个“急”字,还寄寓了诗人当时的深切感受。秋风本来就是凉的,而江边的秋风要比其他地方更凉,江边高处的秋风就会特别凉,所以年老多病的诗人站在江边高岸上当然会感到凉彻透骨。这种寒凉,不仅是诗人皮肤的感觉,更是诗人内心的感受。

天高——秋日的天空是高远的,明澈的。对于心情好的人来说,秋日的天空是令人神清气爽的感觉;对于像杜甫这样一位被国愁家难所困扰,同时又疾病缠身的老人来说,秋日的天空却显得那么高不可及。所以一个“高”字就写出了诗人孤苦无助的凄凉心境。

猿啸哀——猿鸣凄切,有歌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一个“哀”字,不仅写出了猿鸣的特点,而且也传达出了诗人心中的浓浓哀愁。

渚清——“渚”是江中的小洲,站在高处朝下看,水中的沙洲显得既小又空,在萧瑟的秋风中,给人一种凄清的感觉。

沙白——“白”是冷色调,与前面的“清”字一起构成一幅苍凉的画面,形象地传达出诗人内心那种凄凉的情感。

鸟飞回——“回”字写出了鸟在风中吃力地盘旋,让诗人不由得想到自己,想到了自己的艰难处境,鸟卷可以归林,而战乱年代,诗人却有家难归,这怎不能让人感慨万端。

无边落木萧萧下——此句写山景,“无边”写落叶之多,“萧萧”写落叶之声。纷纷飘落的黄叶,不能不让人联想到人生的短暂,也不能不让诗人联想到自己的处境,想到自己和这黄叶一样,快要结束的短暂的一生是多么的悲凉啊。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