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的设计,比较好地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教师指导的有效性,问题的创设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较好地落实了“三维目标”。主要体现在:
1.对问题的探究比较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如问题①的探究。
2.在指导过程中注意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优良的思维品质的培养,如问题③⑦⑧的探究。
3.教学民主精神也得到较好贯彻,如问题⑨的探究。
4. 利用学生的自我评价来贯彻“多元评价”,检阅自己的学习情况。
5. 在学生表达能力提高方面,通过作业来完成。
本设计还有一个亮点:关注教师自身的发展。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习探究的过程,与学生一起表达自己的感情体验,这样,如本人在教学反思中所说的:“教师也在新课程中获得新鲜的知识,能力的提高,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获得职业的满足感、崇高感和幸福感。”
本设计在可操作性方面,还可以有更具体的交待,如关于每个问题的探究,如何落实,如何安排等,有的可用小组讨论,有的则须先讲解再探究。此外,本设计只是对实际教学的预设,在实践过程中,学情、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以及课堂生成的问题都要求教师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临堂整合与宏观调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