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导学案

2017-05-13

4、两位主人公 :
   荆轲,春秋战国时代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祖先是齐国人,后迁居卫国,原叫庄轲,到了燕国以后,才叫荆轲,他喜欢读书击剑,结交名人勇士。课文中提到的击筑的高渐离,就是朋友之一。燕太子为了刺秦王,先找智勇双全的燕国处土田光。田光觉得自己老了,无法完成太子丹的重托,便向太子丹推荐了荆轲。田光为了激励荆轲,便自杀了。荆轲接受了任务,太子丹高兴万分,马上封荆轲为上卿,精心奉侍……以后,就是课文记叙的情况。
    秦始皇,秦孝公的第六世孙,秦庄襄王异人的儿子。他出生于赵国,所以又叫赵政。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逐步富强起来,前247年,赢政即位为秦王,前238年亲政,从前230年到前221年,先后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天下。统一全国后,自称皇帝,他通过一系列的统一措施,建立了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交通道路,统一货币,在中国的历史上都是重大的举措。但始皇以猛治国,法律苛严,终于在他死后激起民变。秦始皇多次出巡,前2XX年7月,秦始皇于沙丘死,时年50岁。
5、
于易水送人一绝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1)诗文助读:
①.燕丹:战国时燕国太子丹。②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因而头发直立,把帽子都冲起来了。
(2)妙题诱思:请你联系本诗的写作背景,分析此时诗人的心境。
赏析点拨:因为骆宾王的“讨武檄文”流传天下,所以他被武则天抓进了监牢。武则天念其才华而不忍杀之,想让他为朝廷做事,但骆宾王拒绝了,想返回家乡。骆宾王非常苦闷:一方面为自己的处境愤愤不平;另一方面想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又要念及武则天的不杀之恩。在这种彷徨压抑中,他写出了“易水送人”这首诗。这首诗虽然名为“送人”,实际上重点确是借描写燕丹送荆轲变现出今日送人的壮烈情景,抒怀咏志,曲折地表达了诗人苦闷的心境。
【学习过程】:
一、学生诵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王翦(  )  谒(   )  揕(   )其胸    切齿拊( )心   淬( )    濡( )缕  
忤( )视     徵( )      瞋( )目      陛( )下    卒( )起不意     箕(  )踞(  )     被八创(  )   樊於( )期    偏袒扼(  )腕    目眩( )  夏无且( )
二.速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本文可分成几个部分?每部分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三.研读第1-2节,完成下列问题
1.解释加点词语
 ①进兵北(    )略(     )地     ②旦暮(    )渡易水       ③长侍(     )   
 ④微(     )太子言    ⑤谒(     )    ⑥购(    )之金(       )千斤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