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太尉逸事状》教案
2017-05-135. 公幸教晞以道:介宾后置。
6. 请辞于军:介宾后置。请让我到军中解说 / 致辞。
(四)古今异义词
1. 纵士卒无赖。 古义:指横暴,动词。 今义: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2. 率以货窜名军伍中。 古义:钱财和货物。 今义:指货物。
3. 折人手足。 古义:指手和脚。 今义:比喻弟兄,或指举动、动作。
4. 天子以生人付公理。 古义:“生民”,避太宗之讳,指老百姓。 今义:陌生人。
5. 请假设草具。 古义:假,借用。设,置,安排。 今义:姑且认定。
6. 段公,仁信大人也。 古义:对老者、长者的尊称。今义:指成年人,区别于“小孩儿”。
7. 一夕自恨死。 古义:羞侮、遗憾。 今义:指怨恨。
五、感知文章内容
1、齐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文章总共写了段太尉几件逸事,每件逸事表现了段太尉怎样的性格特征,并给文章划分层次。)
明确:1—4 勇服郭晞——不畏强暴、刚毅勇敢、为民请命。
5—6 仁愧焦令谌——同情百姓,仁爱之心。
7 节显治事堂——清廉正直。
8—9 叙述作状原因。
2、学生自己解读文本,教师释疑。
明确:第一段:主要是讲郭晞在浦州担任尚书时,手下士兵恃势为非作歹,无法无天。节度使白孝德畏惧权势,心中忧愁却不敢直说。
第二段:段太尉主动请职,为民除害。
第三段:段太尉单枪匹马进入郭晞军营,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化险为夷。
第四段:段太尉以理服人,视死如归,表现了他刚正从容之态。
第一件事(1-4段):勇服郭晞
郭晞拥有重兵,权大位尊,却放纵士兵不法肆暴,令人发指。节度使白孝德懦弱无能,忧戚无法。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段秀实奋身而起。自荐平乱,担任节度使府中的执法官,将郭军中横行不法的十七个人斩首示众(“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显示了他平定乱军。安抚民心的决心和魄力。段秀实的这一大胆举动,使乱军“一营大噪,尽甲”。为了化解矛盾,消除动乱的隐患,明示道理,段秀实决定只身独往军营。文章中描写他前往军营的句子有“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至晞门下。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一方面,段秀实是有智谋有策略而去的;另一方面,则显示了他的胆识,表现他的大无畏精神。他抓住“副元帅一世功名将毁于乱军”的要害。正气凛然,慷慨陈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以利害。震慑了披甲暴怒的士兵,,感动说服了郭晞,平息了这场风波。
这一件事用几个词来概括:驻军为恶,主动请职,勇闯军营,理服郭晞。
第二课时
一、(用同样的方法讲解其余段落)
第五段:焦令谌强取民粮,段太尉代民偿租,为百姓排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