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

2017-05-05

“其后六年……其后二年……”这一层,交代了妻子亡故之后的一些事情,看似平淡,却也字字含情:前一句,“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与开头形成鲜明对比:项脊轩原是既小又暗且破,作者“稍加修葺”再做美化,独居陋室,悠然自得,其乐无穷。如今,因为“吾妻死”,室坏也不想修了。作者没有直写妻死后的伤感,但我们从文章前后的对比中,自然能体会到作者对亡妻深深的怀念之情。二、三句写两年后重修项脊轩等事,妻子亡故,已有时日,但复葺旧室,已全然没了当年的热情,平实的语言中,无限伤感溢于言外。
借物抒情:文章到此,看似结束。可作者笔锋一转,又起波澜:巧妙地以描写庭院中亭亭如盖的枇杷树来收束全篇。这看似随意的一笔,却使文章余音缭绕,意蕴无穷。“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看到树,自然想当年妻子的音容笑貌,也似乎听到了妻子的欢声笑语。而如今,物犹在人已去,眼前的枇杷树已“亭亭如盖”,有如自己对妻子的浓浓的怀念之情与树俱增,缠绵不尽。作者明写树,实则托物抒情,寄托自己对亡妻的怀念之情。

《报任安书》
写作背景:《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给朋友任安的一封复信。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对此稍作解释),被捕下狱,惨遭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看,这是宫中的机要职务,实际上却是以一个宦者的身份在内廷侍候,为一般士大夫所鄙视。在这期间,任安写信给他,希望他利用中书令的地位“推贤进士”。出于以往的沉痛教训和对黑暗现实的深刻认识,司马迁觉得实在难以按任安的话去做,所以一直没有复信。后来,任安以重罪入狱,司马迁担心任安一旦被处死,就会永远失去给他回信的机会,使他抱憾终生,同时自己也无法向老朋友一抒胸中的积愤,于是写下了这篇《报任安书》。
文章简析:司马迁《报任安书》一向被视为名篇,鲁迅《汉文学史纲要》全书篇幅极短,于第十篇《司马相如与司马迁》中,却有大段引文,鲁讯评价《史记》的名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正是在引用了《报任安书》文后紧接写出的。《报任安书》中的“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一段,被视为解释文学创作的一种理论,向来多经学者称引。李长之说:“创作本是人类心灵至高的活动,在心理方面岂可以无因?所以现代的心理学界,有以压抑说和补偿说来解释文艺的创作的,但我们在两千多年前,却也早已有了一个同调,这就是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如果将古代散文中的书信划归一类,编为书信散文,乐毅《报燕惠王书》、邹阳《狱中上梁王书》、司马迁《报任安书》、杨恽《报孙会宗书》、曹丕《与吴质书》、曹植《与杨德祖书》、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刘琨《答卢谌书》、丘迟《与陈伯之书》等,都为名篇,但《报任安书》可以说是居书信散文之首,为千古压卷之作。该篇题名,《汉书》虽收录全文,但按史例未有定名,仅称“任安予迁书……迁报之曰”。《文选》据篇首“少卿足下”语,题名《报任少卿书》。《古文观止》题名《报任安书》。该篇加现代标点统计,约2760余字,于古代书信散文中属超长之作。
1、自“太史公牛马走”至“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为第1段。

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