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2017-05-05

13 短新闻两篇 别了,“不列颠尼亚”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新闻和通讯的异同。
2. 学习本文用词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3. 了解本文以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写作特点。
二、
课程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简介文题与体裁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盛事,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在有关香港回归的大量报道中,本文是唯一一篇完整反映英方撤离的稿件,文章出色地记录了英国王储查尔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颠尼亚”号皇家游轮撤离香港的最后历史时刻,曾获第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及1997年新华社社级好稿。
  本文是一篇通讯,广义上是新闻的一种,也是报刊常采用的基本体裁之一,最常见的是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通讯除具有新闻性之外,还具有形象性。它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绘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
二、 学生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 给下列生字注音
颠 瞩 凝 督 荆 舰
2、解释下列生词
掩映:彼此遮掩而互相衬托。
陈迹:过去的事情。
瞩目:注目。
三、 分析课文
1、 说说你如何理解标题?
①毛泽东主席在1949年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回国、美国政府的白皮书发表之时,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别了,司徒雷登》。本文活用此题。
②以英国皇家油轮“不列颠尼亚”号象征英国在香港的统治。
③“别了”,用委婉中略含嘲讽的口气,表明这之中统治的结束。
2、将文中表示时间的句子画出来,看看这篇通讯是从什么角度,按什么顺序把“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记录下来的
时间                   地点           主要事件
1997年6月30日
下午4点30分 港督府 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降下旗杆
1997年6月30日
下午4点40分 港督府 彭定康乘车最后一次离开港督府
1997年6月30日
下午6点15分 距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
东面的广场 举行“告别仪式”,查尔斯宣读女王赠言
1997年6月30日
下午7点45分 “威尔士亲王”军营旁 举行第二次降旗仪式
1997年6月30日
最后一分钟   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现场 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
新的一天来临的
第一分钟
  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现场 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
  1997年零点40分 中国南海 查尔斯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不列颠尼亚”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3、 文章按时间顺序特写了哪几个场景?
场景一:下午4点30分,末任港督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
场景二:下午6点15分  在添马舰 军营东面的广场 举行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
场景三:子夜时分举行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 ,中国国旗升起;
场景四:零点40分查尔斯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离开香港;
  这篇特写在报道新闻的事实时,还适当地运用了一些背景材料。请找出来并体会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