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2017-04-03
因此,上术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就决定了作家会选什么样的景来抒什么样的情。教师总结时,可出示本课投影胶片之二:(1)北京秋天的自然色彩;(2)旧中国时代气质的抑郁善感;(3)作家个人气质的抑郁善感;(4)作家的文艺观和审美追求。教学设想:(1)此题旨在学生把握散文情和景的关系,这是本课教学难点。(2)分析时可与导语中的《前门情思大碗茶》作比较,体现课堂线索。北京的名胜迹有很多,但词作者只选取前门、蛐蛐、冰糖葫芦、窝头咸菜、杏仁豆腐、大碗茶来写,勾勒了一幅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故都风情画,很好地表达了选海外游子的故都情思。(四)读第十二自然段,你认为本段的中心句应该是哪一句?答:应该是:足风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教学设想:此题旨在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如学生意见出现岐,可提出几句站学生进行辩析。如:a、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b、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呢?c、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到底。a、是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b、是观点提出后对观点的阐释;c是本段中扣题的句子。(五)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1.作者认为南国的秋与北国的秋的最大的区别在哪个方面?请用一个字来概括。答:味。(板书)2.为了说明上述区别,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答:比喻。作者用了四级对比来形象地比喻南北秋之味的不同。教学设想:(1)此题旨在训练学生的修辞辩认能力及理解能力。(2)部分学生可能会答成对比或类比,这是不对的。应该说总体上是比喻,但比喻中有对比,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本身是对比。本体与喻体这间的相似点就是“味”。(3)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可出示本课投影胶片之三:三、结语设计1.教师播放《前门情思大碗茶》的后几句:“世上的饮料有千百种,也许它最廉价,可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那醇厚的香味儿,直传到天涯,它直传到天涯?”2.郁达夫在《故郁的秋》中给我描绘的故都的秋味也是如大碗茶的香味一样传遍天涯!附:《故都的秋》板书设计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