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齐读第三自然段,文中表现作者心境的一个词是 ________________
2、赏析重点词语并分析用法
欣于所遇: 向之所欣: 终期于尽:
3、探究下列词和句子的含义。
"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
4、教师总结:本段由兰亭集会联想到现今人们的相处往来,即便为人处世方法各异,静躁不同,但从中提示了人生忧患的来源。首先来自生命本体永不满足的内在欲望,“欣于所遇”便“快然自足”,及其“所之既倦”“感慨系之矣”。其次来自外在世界的流转不定,难以依持,即“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第三来自个体生命的短暂有限,即“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最后以“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作结。
5、集体朗读这一段。
探究第四段。(d级)
1、文中表现作者心境的一个词是 ________________。
2、赏析重点词语并分析用法
临文嗟叹 一死生为虚妄 齐彭殇为妄作 殇:
3、 翻译下列句子。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4、 集体朗读第四段。
5、教师总结:作者由兰亭盛会写起,极写盛会之"乐"。可大凡美景盛事,都极易引发人的愁思和感慨,面对兰亭美景,不由得兴尽悲来,感慨万千,进而展开议论,抒发了"人生苦短,命运难测"的痛惜之情,由己悲人,沟通古今。全文情景交融,文简而意深,不愧为千古名篇。
难点探讨:(d级)
1、文章第1、2段概述了兰亭集会的情况,说说作者为什么会有“信可乐也”的感受?
2.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第3段议论的中心问题,想一想,作者的感情怎样由“乐”转而为“痛”?
3.“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
随堂练习:
1.下面“其”字的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 ) (b级)
a.吾其还也 b.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d.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
2、对《兰亭集序》分析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c级)
a.本文是王羲之的旷世之作,不仅文辞优美,而且在书法史上也获得盛誉,又称“兰亭序”。
b.文章表现了对大自然优美景象的赞美,同时又流露出对人生“修短随化”的无限感慨。
c.本文先记叙了这次集会的时间、地点、缘起、盛况和个人感受,由景生情,缘情入理,景、情、理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d.本文语言华美典雅,叙议结合,使人读后如含醴酪,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