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4.“谢”的用法:
①谢家来贵门(辞别,动词。)             ②阿母谢媒人(道歉,动词。)              
③多谢后世人(劝告,动词。)
5. “为”的用法:
①为仲卿母所遣(被,介词,wéi) 
②十七为君妇(做,作为,成为,动词,wéi)
③为诗云尔(作,写,动词,读wéi) 
④非为织作迟(是,动词。读wéi。或作“因为”“由于”,介词。读wéi) 
⑤阿母为汝求(替,给,介词。读wèi) 
⑥始尔未为久(算,算作,动词。读wéi) 
⑦慎勿为妇死(为了,连词。读wèi)
6.“何”的用法:
①何意致不厚(什么,疑问代词。)  ②隐隐何甸甸(何等。)
③汝今何罪过(什么,疑问代词。)  ③作计何不量(为什么,疑问副词。) 
(二)、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
何敢助妇语(说话)
交广市蛙珍(买)
仕宦于台阁(任官职.做官)
自名为鸳鸯(叫,说)
(2)名词作状语
黄泉共为友(在黄泉之下) 
昼夜勤作息(从白天到黑夜)
中道还兄门(在半路上)
手巾掩口啼(用手巾) 
朝成绣夹裙(在早晨)
卿当日胜贵(一天天地)
夜夜不得息(每夜)
(3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又非君所详(了解详情) 
(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足以荣汝身(使……荣耀)
(三)理解下列互文句: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坟墓四周种植上松柏、梧桐树。)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树枝枝叶互相覆盖,互相沟通。) 
(阐释: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文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有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 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在语文教材古诗文中,有数十处,这类句子句法关系特殊,文字上只交代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我们理解它时,要瞻前顾后,不能偏执任何一端,把它割裂开来理解。只有如此,才能正确地、完整地、不片面 地掌握这类句子的真正意思。概括起来,互文一般有四类。常见的类型有:单句互文,即在一个句子中的互文。如“烟笼寒水月笼沙”和“秦时明月汉时关”。 对句互文,对(下)句里含有出(上)句已经出现的词,出(上)句里含有对(下) 句将要出现的词,对句出句的意义相互补充说明。如上二例;又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和“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隔句互文是指两句互文之间,有其它句子相隔的互文句式。分析理解时和“对句互文” 的思路步骤一样。王勃《滕王阁序》 中“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这里的“十旬休假”和“千里逢迎”是隔句,“胜友如云”和“高朋满座”是互文。“胜 友”“高朋”“如云”“满座”相互交错,补充说明。应解释为:胜友如云,胜友满座;高朋满座,高朋如云。排句互文是说这种互文的句子在两句以上,而且是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完整意思。如《木兰辞》中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就是排句互文。总之,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短语如“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