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读
↓
赛读一、 整体感知,把握脉络、明线索:1.抽一朗读好的学生试读后点评。 【温馨提示】朗读要把握情感、节奏和轻重缓急。2.男女生赛读。①男生齐读后:
【解说】男生刚才的朗读似乎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离愁满怀的诗人,但跟古人的离愁相比又有着怎样的区别呢?你是从文中的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女生在情感的丰富和细腻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②下面请女生齐读课文:3.边小结如何读出韵味的要领边讨论:①以第一节为例,师生共同划分节奏学生演示其它几段。②七节共用了哪些韵脚?③文中哪些字眼应当重读或轻读? 4.齐读课文后:①概括各节的主要内容。②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概括诗人的情感脉络
③作者再来康桥和再别康桥时来去都有什么特点? 作者为什么这样做?
2.音乐能陶冶人的性灵;优美的图景可以激活学生欣赏美进而创造美的艺术细胞。播放课文歌曲,可让学生从另一个层面去感受志摩的诗;配上剑桥的优美的图片,能营造诗一般的意境氛围。
3.“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要交给学生读书和思考的“金手指”,使之不但“想”问,而且“会”问
5.学生演读后:
【解说】很多同学感受到了康桥的一草一木都包含了诗人无限的深情。王国维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在文学作品中,我们把这种凝聚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景物叫做意象。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是用意象组合的方式渲染了一种孤独、悲凉的氛围,把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徐志摩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一文中曾说:“康桥的美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它是全世界最美的一条河。”诗人正是选取了云彩、金柳、青荇、拜伦潭、星辉等一系列特有的意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演读
↓
评读
二、精读剖析,感悟旨趣、品意境:
5.男女生分别选派一名代表上讲台表演朗读后: ①男生演读课文后思考诗人告别时,哪些举动可以体现出对康桥的深情?②女生演读课文后说说诗人除了作别云彩,还与康桥的哪些事物作别?诗人又是怎样来描写这些意象的呢?③这些意象融入了诗人怎样的情思?诗人为什么会对康桥产生如此深刻的情感呢?
拨
妙
析疑
6.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就立意、选材、剪裁几方面提问,而不要揪住细枝末节不放。(深入到学生中,与其展开讨论)
板书学生普遍感兴趣的或弄不懂的问题(例如):
①明明是“再别康桥”,为何只说“作别西天的云彩”?
②常言“花红柳绿”,在作者笔下,河畔的柳树为何是“金”色的?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体好在哪里?
③“油油地”和“招摇”在这里分别有什么好处?体会“甘心”这个词的深刻含义?
④ 清泉一般是碧绿的,作者为何将它比做“天上的彩虹”?
⑤诗人“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时的情绪是兴奋欢快还是失意低落?何以见得?
⑥怎么理解“悄悄是别离的笙萧”一语? ⑦既然诗人想“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为何又说“但我不能放歌”?【解说】刚才大家畅所欲言,甚至争得面红耳赤,不就是未了捍卫自己心中别人无法体验的康桥么?鲁迅曾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说每个人在感受事物时都会有一些自己独特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