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

(2)这是司马迁对项羽的偏爱。“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创作宗旨下包含了司马迁独特的审美体验及人生价值取向。司马迁爱人中之奇者,超特独绝,傲视万物,冲破俗律,遭受不幸的悲剧性人物。慷慨悲歌,荡气回肠,悲剧的力量撼人心魄。这是司马迁的得意文字,也是他的动情文字。

(拓宽认知范围,构建开放的课堂,让学生能够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培养看待问题的全面性、公正性和客观性。)

五、探究拓展,提高能力

1、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是丰富的,民族精神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浩然正气,他已成为千年中国的生命之脉,代代相传。项羽的心无城府、坦率耿直正表明了他粗犷豪放、正气率真的一面,却成了悲剧性的性格,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一矛盾。

(1)提前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2)投影展示有关资料:

民族精神崇尚浩然正气,正道直行。提倡“君子坦荡荡”,“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人”,“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崇尚坚定的情操。有忠于故国,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杖汉节牧羊北海的苏武;蔑视权贵,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他们重道义,讲气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追求独立的人格。

钱宾四《双溪独语》“一部四千年的中国史,正是一部浩气常存,正气磅礴的历史,不断有正气人物,正气故事,故使中国屡仆屡起,屹然常在。……”鲁迅《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以身示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3)学生讨论、交流

(4)教师小结:无论做人的信条还是治国的方略,中华民族对“义”有着特别的信仰。义是一腔热血,义是肝胆相照,义是舍生忘死,义是光耀磊落。然而空有一腔义胆就成了悲剧,项羽留给我们的则是乌江畔那高大凄美的背影。我们需要继承民族优良传统,一身正气,坦荡浩然,然而这种义只有与时代的价值取向,时代所赋予的机遇、挑战,个人的综合素养完美地结合,生命才更加绚烂。

2 、从以下选题中任选一条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课余进行探究,尝试写成文章。

•  谈谈项羽的悲剧性格

•  《鸿门宴》中的人物描写

•  《鸿门宴》人物的对举法

•  如何在矛盾中刻画人物

•  《鸿门宴》人物的说话艺术

•  谈“小不忍则乱大谋”

•  假如项羽鸿门杀了刘邦

•  如果项羽东渡乌江

•  最后的项羽

•  剧本《鸿门宴》

(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探究,重新审视民族道德中的传统因素,丰富认知,提高素养。课余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的能力。)

[ 评析 ]

以上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下的特色:

1、注重方法传授,培养自学能力。《鸿门宴》语言明白晓畅,让学生对文中的文言现象进行总结,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文言文的能力,从字词入手,自己整理总结,并形成良好的习惯。分析人物形象,先示例,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有法可依。提供话题,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继续思考、探究,使课堂教学得到了合理的延伸。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