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测试



    “样子似乎是,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父亲的话是对的,但我却不禁惋惜了;这么精神的野兰,在这么个空谷僻野,叶是为谁长的,花是为谁开的,会有几个人知道而欣赏呢? 

    “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长得叶纯,开得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性灵。” 

    我再也不敢去挖野兰了,高兴着它的纯朴,悲叹以前喜爱着它却无形中毁了它。 

    父亲拉着我坐在潭边,我们的身影就静静地沉在水里。他看兰,也在看我,说:“做人也是这样啊,孩子,人活在世上,不能失了自己的真性,献媚处事,就像盆景中的兰草一样,降低了品格。低俗的人是不会对社会有贡献的。” 

    我深深地记着父亲的话。从那以后,已经是十五年过去了,我一直未敢忘。 

  1. 文章中最能体现野兰特色的一个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对文章中“一样的兰草,长在两个地方就有两个味儿”中的“味”,你是如何理解的? 

  

  3. 简要分析第一段中画线句子所包含的意思。 

  

  4. 第二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5. 下面是“访兰”过程中父子对话的分析,选出分析不恰当的一项,并说明理由。 

    a.  通过对话,对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作对比,既照应开头,又为后方议论作铺垫。 

    b.  通过对话,具体写出野生兰草和栽培兰草的不同特点为,寓褒贬于对话之中,发人深思。 

    c.  通过对话,交代了“访兰”的具体内容与“我”认识到野生兰草的特性,并因此而惋惜。 

    d. 通过对话,揭示了父亲约“我”“访兰”的目的,写出“我”的感情和认识的变化。 

    选项是:(     )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文章主要写的是对“兰草”的欣赏、品评,可文题却用“访兰”而不用“赏兰”,为什么? 

  7. 简要分析作者借“兰草”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试题答案】 

一、jiān jiā ;yī;sù huí;xī;méi;jī;chí;sì;yǎo tiǎo;xìng;wù mèi;cēn cī;qín sè;mào  

  

二、1. 纯朴 

  2. 既指“气味”同时还指兰草的品格气质。 

  3. 父亲喜欢兰草并不是为了供人玩赏,供人玩赏的兰草就失去了真性,降低了品格变得低俗。 

  4. 写野兰的生长环境,衬托野兰的高雅不俗,为后文赞美野兰作铺垫。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