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学习案例

师:看来大家有一个一致的看法,就是诗歌的悲剧就是爱情的悲剧,而罪魁祸首就是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我补充几个问题请大家思考一下:一、        如果悲剧的原因仅仅是封建的家庭、社会制度,那么为什么在刘兰芝的娘家,母亲却没有焦母的权威呢?二、        现在是新社会了,这种悲剧还会不会发生?三、        裴多翡诗云:“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都皆可抛”,〈孔〉诗中中毁灭的,是不是只有爱情?生7:还有两个青年男女的生命。师:  对啊,兰芝嫁作焦家妇的时候只有十七岁,被遣殉情时也不过二十一二,焦仲卿与她相差无几,这样一对年轻人的生命竟在最美好的时节画上了句号,可悲可叹。生:我觉得焦母也很可怜,中年丧夫,晚年失子!师:对,这场战争没有胜利者。焦刘二人失去了爱情与生命,焦母失去了唯一的儿子。这个悲剧可不可以避免?     生8:可以,如果焦仲卿不在兰芝出嫁前讽刺她,并且以“吾独向黄泉”相激,兰芝或许不会死的,她可能在太守家找到真正的爱情与幸福。生9:我也认为焦仲卿的性格把两个推向了绝路,一开始在妻子诉苦后他就马上责问母亲“女性无偏斜何以致不厚”,这样只会激怒母亲让她做出更疯狂的举动。生10:太幼稚!生11:而且有点自私。生12:刘兰芝为为什么要殉情?她爱不爱焦仲卿?       我认为应该不爱,最起码没有焦仲卿对她的感情那么单纯,最后是“感君区区情”,感动不是爱情。然后他们相约不娶不嫁,我看刘更看重的的信约,她回到焦家以后还是继续和丈夫分离,继续过被刁难的辛苦生活。她的悲剧是一开始就注定了的。师:非常有道理,社会制度和道德在不断的变化,而人性是相对稳定的。这里的悲剧确实与焦仲卿的性格有关。不过,一个悲剧的产生往往是好几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来看看还有没有其他人的性格原因。学生(异口同声):焦母。生12:她变态!这样美丽能干又善良的儿媳妇竟然不满意。生13:正是因为兰芝太优秀了她嫉妒!生14:可能还有那种恋子情节,刘兰芝与焦仲卿感情非常好,她受不了别人夺去儿子的爱。师:这样分析也有道理,这种心态在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和汪曾祺的小说〈百蝶图〉里都有体现。出示资料:小说节选

《百蝶图》汪曾祺小玉的母亲死得早,她十四岁就支撑门户,打里打外,利利落落,凡事很有决断。母亲是个绣花女工,小玉从小就学会绣花。手很巧,平针、“乱孱”、挑花、“纳锦”都会。绣帐檐、门帘、枕头顶,都成。她能出样子、配颜色,在县城里有些名气,“打子儿”、“七色晕”,她为甄家即将出阁的小姐绣的一对门帘飘带赢得很多人称赞。白缎地子,平金纳锦飞龙。难的是龙的眼睛,眼珠是桂圆核壳钉上去的。桂圆核壳剪破,打了眼,头发丝缝缀。桂圆核很不好剪,一剪就破,又要一般大,一样圆,剪坏了好多桂圆,才能选出四颗眼珠。白地、金龙、乌黑闪亮的龙眼睛,神气活现。小陈三看王小玉的绣活,王小玉看小货郎的绒花。喝着老王头的土叶茶,说着话,雨停了,小陈的上衣也干了,小陈告辞。小玉送到门口: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