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教案3


  重点句:由学生自己决定,教师抽查并确定重点句的特征。
  要点:感知语义丰富、蕴有内涵的关键语句,作为领会作者思想感情的信息依据
2、学生听录音、划字句、思考要点。
3、过渡:
  以游记的游踪为例引导学生考察作者的游踪(游览过程)。
(四)分析本文总体架构
1、提问:文章每个自然段写些什么?
2、学生小组讨论,由小组代表回答,教师依回答显示幻灯片。
3、以幻灯片板书为纲,归纳讲述作者的游览过程。
  (幻灯片显示)游览过程:(不宁静)出门——走在小路上(抒发独处的感受)——欣赏荷塘、月色、荷塘四周景色——忆起江南采莲旧俗——回到家
4、以游览过程为依据引导学生概括各段的划分及写段意。
5、幻灯片显示答案: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独游荷塘的缘起
第二部分(第2、3段)写小径漫步,勾勒荷塘轮廓,抒发月下独处的感受。
第三部分(第4~6段)描写荷塘月色。为全篇重点。
第四部分(第7、8段)回忆江南采莲风俗,表现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6、过渡:
文章结构简单,描写景致却不简单。

(第二课时)

(五)分析本文写景的妙处:荷塘与月色巧妙结合,浑然一体。
1、学生齐读4-6段
2、提问。媒体显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
(1)第4、5、6、段分别描写什么?
(2)第4段写了荷的哪些方面?
(3)找出这些段中运用叠字的地方,并试着说明运用这些叠字的妙处。
(4)找出这些段中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分别说明每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3、逐题抽学生回答,并在学生回答后媒体显示答案:
(1)第4、5、6、段分别描写什么?
明确:第4段写月下荷塘,第5段写塘上月色,第6段写荷塘四周的景色
(2)第4段写了荷的哪些方面?
明确:荷叶、荷花、荷香、荷波。
(3)找出这些段中运用叠字的地方,并试着说明运用这些叠字的妙处。
明确:田田、亭亭、等等
田田:写出荷叶的茂盛;粒粒:写出荷花的晶莹剔透。
远远近近、高高低低:写出了树的错落有致。
本文使用的叠词不仅传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时也有一种韵律美。叠词一般用轻声的语调来读,轻柔的语调与轻柔的情景相符,能渲染出一种雅而不俗的语言氛围,而在语音的延长中,语意与情感也是绵绵不绝,令人回味的。
(4)这些段中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分别说明每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
明确: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有第4段第②③④⑤⑥句、第5段第①③⑥句和第6段第⑤句
4、过渡:
叠词的运用使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优雅精致。

(第三课时)

5、以第4段为例,进一步明确、分析修辞手法运用的妙处(媒体显示内容)
(1)第②句: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比喻。“舞女的裙”比喻荷叶的风姿。裙与荷叶形状相似;“亭亭”是高颀的样子,与“出水很高”相配。荷叶“出水很高”才让作者联想到“亭亭的舞女的裙”,写出了荷叶的动态美。
(2)第③句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拟人、比喻。“袅娜”写荷花饱满盛开状,“羞涩”写荷花含苞待放。拟人的写法,写出了荷花的神韵,倾注了作者的主观情感,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比喻句形容荷花开得不多,“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