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
2020-05-11东风袅袅泛崇光①,香雾空濛月转廊。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①崇光:美艳的光彩。
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
答:因题干中已明确了诗歌的形象,所以第一步可省略;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第二步概括形象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对海棠花开的喜爱之情(第三步:揭示作者情感)。
2.意境
命题形式: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解题指津:无固定模式,但一般分析诗歌意境须抓住三方面的内容:一要描摹诗歌图景,二要概括意境特点,三要剖析作者思想。
例1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XX年山东卷)
晓上空泠峡①
王闿运②
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
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
【注】 ①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②王闿运(1832-1916),近代著名诗人。他早年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然而屡遭挫折,于是绝意仕进,归而撰著授徒。
(1)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2)狄葆贤《平等阁诗话》认为此诗“只二十八字,而傲岸之气溢于言表”。请结合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1)拂晓时分,猎猎南风吹拂着江边驿亭。诗人乘坐小船在纤夫的牵引下向空泠峡溯流而上。(抓住其中要点:描摹诗歌图景)
(2)本诗前两句描写拂晓时猎猎的风声和客中行船溯流而上的艰难(概括了意境----特点),为抒写情怀作了铺垫。第三句表面上说诗人惯于常年旅途奔波,已经不知道为风浪发愁为何事,其实这里的“不解”为“不在意”之义,表现出久历沧桑后从容自信的心态(剖析了作者思想)。第四句中“卧听”“瀑布滩雷”这个典型场景更将诗人对一切艰险都无所畏惧的傲岸气度充分展现了出来(剖析了作者思想)。
第五种模式:分析思想内容类
命题形式:请分析某句诗的思想感情或内涵,评价诗作的思想感情,概括诗歌的主题思想,归纳诗句的思想内容,阐述诗歌所表达的观点、态度、主张等。
解题指津:评价思想内容,首先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之上,做到全面、准确、深入、客观、恰如其分地进行分析评价。不要犯“拔高”或“套用”的毛病,更不要出现言不及意,似是而非的问题,努力忠于原诗,做到言之成理,言之有据。
答题步骤:可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但一般应包括三点:一是塑造的形象,二是作者的情感,三是作品的思想意义。在具体操作中,我们往往用“描绘了……的景物,塑造了……的形象;通过……,抒发了诗人……的情感或歌颂了……的品质或批判了……的观点等句式。
例1 (XX年湖北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华清宫
吴 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