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实录

2020-03-23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下这首词,感受一下作者的情怀。

  ﹙学生朗读全词,教师巡视指导﹚

  师: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这首词。

  ﹙学生朗读,声音清脆柔婉﹚

  师:你们觉得她读的怎么样?

  生1:好,字正腔圆。

  生2:我觉得她读得太婉约了。

  师:那,你觉得应该怎样读?

  生2:应该读得慷慨激昂一些,因为这是一首豪放词。

  ﹙该生朗读全词,读得慷慨激昂,赢得一片掌声﹚

  师:这位同学读出了这篇作品的风格。请同学们齐声朗读全词。

  ﹙学生齐声朗读全词﹚

  师:同学们注意到没有,这首词用的典故比较多。

  ﹙学生点头﹚

  师:典故运用得非常成功,达到了词人以古喻今的目的,这也是这首词在写作上的一个特色。你能说说都用了哪些典故吗?

  生1:孙权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击退曹操军队的南侵。

  师:辛弃疾对孙权怎样评价?

  生2:从“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可见他对孙权的评价很高。

  师:孙权以区区江东之地,抗衡曹魏、拓宇开疆,与曹刘形成了三国鼎峙的局面,孙权确实是一个英雄。你们认为“无觅”一词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生1:英雄难觅,有点遗憾。

  生2:我觉得作者是在慨叹当时南宋统治集团无孙权那样的英雄人物。

  师:说得好,这就是以古讽今的手法。

  师:还写了什么典故?

  生1:南宋武帝刘裕在京口起兵,最后建立政权。

  师:词中怎样写他北伐时的英雄气概的?

  生2: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师:很神气,很有气魄!

  师:你怎样理解“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生1:这是刘裕起兵前的生活环境,这说明出身也很低微。

  生2:出身低微并不妨碍他成就英雄业绩。

  生3:“英雄不论出身”,诸葛亮、刘备都是这样的英雄。

  生4:还有朱元璋。

  生5:毛泽东。

  ﹙学生纷纷举出自己认为的英雄人物﹚

  师:同学们理解得都很深刻,举例也很好。咱们都是普通人,只要努力学习和工作,将来也可以成为英雄的,对吗?

  ﹙学生笑、点头﹚

  师:如果再来读词的上片,你觉得应该读出什么样的感情来?

  生1:应该读出对孙权和刘裕的赞美。

  生2:应该读出对他们英雄业绩的向往。

  生3:应该读出“英雄无觅”的遗憾。

  师:好,那么咱们就齐声朗诵全词,读出你认为该读出的感情。

  ﹙学生齐读全词,感情很充沛,也很丰富。﹚

  师:读得很好,我们在下片中继续找典故。

  生1: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师北伐,全军败还。

  生2:作者借此事咏叹近事,即宋孝宗隆兴元年,张浚北伐,在符离兵败的事。

  师:运用这一典故有什么用意?

  生1:刘义隆兵败的原因是“草率出师北伐”,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看也可以说是辛弃疾的一种担忧。

  生2:可能也是对南宋当权者的一种警告。

  师:是的,虽然辛弃疾在镇江知府的任上,制作军服,派遣间谍,搜集情报,招募壮丁并进行训练,积极为伐金作准备,可是韩侂胄一伙当权者却政治腐败,奢靡淫乐,这怎不叫人担忧呢?

  师:还有更沉痛的事吗?

  生1:金主完颜亮南犯遭宋军痛击,宋却主动与金议和,错失恢复良机。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