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语文作文突破审题第二轮导练复习教案

2020-03-13

示例1:XX年全国课标卷的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美国全球语言研究所最近公布了21世纪全球十大新闻,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的崛起排在第一位,是新世纪的最大新闻。该所跟踪全球75万家主要纸媒体、电子媒体和互联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关中国崛起的新闻已经播发了3亿次。
对于中国的巨大变化,其中最值得展示的突出变化又是什么呢?据《中国青年报》和新浪网对中国公众的调查,得票率依次是“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开放程度”。

对于中国的这些变化,你有什么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步骤:
(1)概括材料明要点。材料的主要内容是人们如何理解“中国崛起”。
(2)确定性质和倾向。该作文材料主要包含了两个方面的信息:一是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崛起备受世界媒体关注,信息指向主要集中在材料的第一段;二是中国崛起的突出表现,这主要是第二段的信息。其含义是指近年来,中国在全球经济、政治、军事及科技等方面势力的快速增长。第一个信息是现实结果,第二个信息是具体形式。两则材料的信息,其性质和倾向都是正面的。

(3)关键词语抓得准。“中国”“崛起”“变化”等。
(4)筛选观点定主题。①中国崛起的具体体现如“经济成就”“国际影响”“民生改善”“科技水平”“城市化进程”“开放程度”等。②中国崛起的实际过程。③中国崛起的真正原因。④中国崛起对世界的影响。⑤中国崛起的背后。

示例2:XX年辽宁卷的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位哲学家举起一个苹果,对学生说:“这是我刚从果园里摘来的,你们闻到苹果香味了吗?”有个学生一看到苹果红红的就抢着说:“闻到了!”哲学家拿着苹果走到学生面前让他们闻,有的说闻到了,有的闻也不闻就跟着说闻到了,只有三个学生默不作声。哲学家问:“你们怎么啦?”一个学生上前又闻了闻,说:“我什么味也没闻到。”另一个上去摸了摸,说:“这是什么苹果?”还有一个讷讷地说:“老师,今天我感冒了。”

哲学家把那个苹果交给大家传看,竟然是蜡做的假苹果!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步骤:
(1)概括材料明要点。材料的主要内容是哲学家问学生是否闻到苹果的香味,结果说法不一,大多数学生说闻到了,但也有三个学生坚持自我。
(2)确定性质和倾向。哲学家教育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材料的性质是中性的,但通过问题的回答却有了褒贬之分。多数学生的回答是要贬的,但毕竟有三个学生的回答是令人期待的,这是褒的。

(3)关键词语抓得准。“香味”“闻(不闻、闻到了、没闻到)”“默不作声”“摸”“感冒”。
(4)筛选观点定主题。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不人云亦云,一切要从实际出发,要实事求是,坚持做自己心灵的主人等。
(二)看图材料
看图作文,顾名思义,就是看图画或照片写文章。要使文章能准确地反映图意,看清画面是必不可少的。要看清画面,一是总观全图,看全貌,并有步骤地进行观察。二是观察背景和人物。如画面的背景反映了什么,近景和远景怎样配合,它们和画面上的人物有什么关系;还有人物的身份、年龄、活动情况等。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