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2019-11-09

②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赤壁赋》)
③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报任安书》)
【且如】就像。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兵车行》

(一)动词。
1.像,好像。
①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促织》)
②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齐桓晋文之事》)
③其若是,孰有御之。(《孟子见梁襄王》)
④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2.及、比得上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用作代词。
1.表对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
①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若属:你们这些]
③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你的]
④予我千金,吾生若(《狱中杂记》)
⑤若毒之乎?(《捕蛇者说》)
2.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
①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
②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论语o宪问》)
(三)用作连词。
1.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设"等。
①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赤壁之战》)
②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赤壁之战》)
③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④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2.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
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纪》)
3.至,至于。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齐桓晋文之事》)
4.表并列,译为"和"、"与"。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仇《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若夫】"若"和"夫至"结合,组成"若夫至若",放在一段或另一层意思的开头,表示他转。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例如:
①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至若春和景明……(《岳阳楼记》)
②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
【若定】心中有数,从容不迫。
指挥若定。(《赤壁之战》)
【若何】怎么样。
以闲敝邑,若何?(《崤之战》)
【若干】约计之词,相当于"几许"、"多少"。
车后若干递送夫。

(一)名词,处所,地方。
①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②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
③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二)助词
1.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
①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促织》)
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③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
④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⑤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信陵君窃符救赵》)
⑤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⑥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指南录〉后序》)
2."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
①夜则以兵围所寓舍。(《〈指南录〉后序》)
②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信陵君窃符救赵》)
【为……所】"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