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文言文翻译及断句复习指南

2019-10-17
  以上两例加点的“之”与“而”,只起语助和连接的作用,无实在意义,应不译。   ㈢换有些文言词语随着时代的演变,词义发生较大的变化:有的词义扩大了(如“江”,古特指长江,今泛指一般的江河),有的词义缩小了(如“臭”,古泛指一般的气味,今特指臭气),有的词义发生了转移(如“牺牲”“,古指祭祀用的牲口,今已无此义)……甚或有些词语已经不再使用。因此,翻译时,这些词语必须用现代汉语进行替换,无论如何不能拿古义视为今义。主要是将单音词换成双音词,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古今同形异义词换成今义,通假字换成本字……换言之,留的留下,删的删去,其他的都是“换”的对象了,这是字词翻译的重点所在。⒈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全国卷ⅱ)此句中的“妻子”在古文中的意思为“妻子和儿女”,而在现代汉语中它的词义缩小了,仅指“妻子”而已。因而,在翻译时须用“妻子和儿女”加以替换。⒉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杯杓”指多喝酒)⒊权起更衣。(“更衣”指上厕所、方便)⒋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视事”译作任职或工作;“乞骸骨”译为请求辞职、告老回乡) ⒌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冯)唐曰(不能译成“把-------放在心上”,而应译成“正忧虑担心”)练习: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⒉可烧而走也      ⒊具言沛公不敢倍项王⒋邹忌修八尺有余……朝服衣冠……⒌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⒍万钟于我何加焉⒎思厥先祖父,斩荆棘,暴霜露,以有尺寸之地       ㈣调由于语言的演变和发展,有些文言句式与现代汉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短语后置句等。对于这些特殊句式,翻译时,必须按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将语序重新调整,得以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⒈其孝谨闻于其族,其信义著于其友。(XX年全国卷)此句属于状语后置句,不符合现代汉语语序,因此,翻译时应调整过来,可译为“他的孝顺恭谨在他的族人中得到传扬,他的信用道义在他的朋友中得到彰显”。⒉其李将军之谓也?(XX年全国卷)此句属于宾语前置句,翻译时应把前置的宾语调整过来(即“其谓李将军也?”),这样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可译成“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⒊屠惧,投以骨。(《狼》)句中“投以骨”是“以骨投”的倒装,翻译为“把骨丢(给它)”。“沛公安在?”, 译时宾语应回到谓语的后面,“沛公在哪里?”;“村中少年好事者”, 译时定语应回到中心词的前面,“村里有个喜欢闹事的少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译时状语应回到谓语的前面,“靛青,它从蓼蓝草中提取出来,但比蓼蓝更青”。⒈石之铿然有声者⒉以勇气闻于诸侯⒊甚矣,汝之不惠!⒋微斯人,吾谁与归?⒌奇之,立许字以女。(XX年山东卷)⒍吴王困于姑苏之上,而求哀请命于勾践。(XX年福建卷)⒎(朱晖)性矜严,进止必以礼,诸儒称其高。(XX年广东卷)⒏欲而得之,又何请焉?(XX年福建卷)⒐其李将军之谓也?(XX年全国)⒑其孝义闻于诸侯,其信义著于其友。(XX年浙江卷)

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