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阅读考点教案
2019-10-091.下列关于“国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学无分中西”意义上说,国学这个概念太笼统太模糊又边界不清,所以有学者主张慎用,而事实上它已广泛流行。
b.目前学界所言的“国学”,实际上是狭义的国学概念,就其指称对象和时空范围来说,指称的是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
c.广义的国学的研究对象、范围,除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外,还包括传入中国的近现代学术文化中的西学和马克思主义。
d.通常所说的国学,是指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四部”之学,传统的义理、考据、辞章、经世之学,或者“六艺之学”。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当务之急不是国学这个概念是不用还是“缓行”的问题,而是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争取对其内涵和外延达成基本的共识。
b.狭义的国学概念既是一个相当笼统,同时内涵又十分丰富复杂的概念,是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总和、总称。
c.以成人之道为中心的中国古代的学问其实就是“通人之学”,包括天地人贯通、文史哲贯通、儒释道贯通、真善美贯通、道学政贯通等等。
d.“通”是中国传统学术分类的前提,这种分类到《隋书•经籍志》时形成了经、史、子、集四部这样一套完整体现中国传统学问知识系统的分类法。
3.根据原文,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四库全书总目》包括经、史、子、集四部,每部又分为若干类,譬如“医家”,收录历代中医古籍一万三千余部,可归入“集”部。
b.国学是一个不同于现代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将国学与文学、史学、哲学等并列设立为一级学科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国学的地位更高,影响力更大。
c.现代学科体系与国学存在大量交叉重合的现象,这是现代学科相互渗透的结果,说明现代学科具有很强的交融性。
d.对于中国的国学,我们唯一正确的态度就是既要对它心存敬意,又要对它进行分析、开放、前瞻、批判和创新,从而创建适应我们时代需要的新国学。
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
当语言死亡时
陈赛
语言濒危是一种全球现象。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新发布的《濒危语言图谱》,全世界有7000种语言,其中一半以上的语言将在本世纪消亡,80%~90%则在未来的2XX年灭绝。相比之下,动植物的灭绝速度要慢得多。
语言的消亡速度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平均每隔两个星期就会有一种语言消失,而且悄无声息。
中国虽然不在语言濒危的热点地带,但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所的黄成龙博士介绍说,中国有129种语言,其中一半以上的活力都很低,至少二三十种语言处于濒危状态,比如云南的阿奴语、东北的赫哲语、新疆的塔塔语、甘肃的裕固语、中部的土家语等。
语言的生命力在于代际的传承,而不在于人数。小的语言可以很有活力,大的语言也可以很脆弱。比如中国有1000万满族人,但能说满语的人如今只剩下100多人,随着最后一批会说满语的老人的死去,满语将彻底死亡。也许它的书面语言还会继续存在,但没有了代际的传承,它只是一个无意义的空壳。
美国语言学家哈里森教授说:“想象一下,如果无缘无故的,鲸要灭绝了,或者金字塔要倒塌了,亚马孙森林被砍伐,人们会非常气愤,并且想尽办法去阻止,因为那些是人类共同的遗产,是肉眼可见的。语言是更加古老、复杂精细的人类财富,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结构独特的思想世界,反映了一种独特的人类存在方式。每种语言都有无限的表达可能性,无限的搭配可能性,它们的词汇、发音系统和语法,以精妙的结构组合起来,比我们手建的任何建筑更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