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仍应重视诵读的训练,尤其是描写传神、对话精彩的片段,要指导学生通过诵读深化对文意的理解。
三、融会贯通
复习概要
1.借助工具书加注、断句及翻译等,在具有文言学习特点的活动中理解浅易的文言文。
2.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品的逻辑性和形象性。
学习目标
1.诵读文章,能体会《秋水(节选)》《非攻(节选)》和《察今(节选)》善于形象说理的特点,领会这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2.总结借助工具书加注、断句与翻译等文言学习的基本方法。
3.学会举一反三,能够进一步在迁移、运用中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4.能梳理出文中的成语并积累。整理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的词语和词类活用的现象,能把文中关键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教学建议
本板块的教学,可以“活动体验”的三项活动为核心,具体文本内容的理解可以在这些活动中完成。这三项活动既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教师又要有具体的指导。
关于注释,教师可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的方法,指导如何根据上下文选择恰当的义项,如果工具书没有合适的义项,如何根据文义进行合理解释的方法,还有怎样处理好重点词语的落实和整体意思翻译之间的关系。
关于断句,可以指导学生先抓住一些特征性的词语以及句式的特点断开有把握的地方(例如句首的“夫”、“盖”,句末的“乎”、“哉”等,对话的“曰”,以及相同相似句子的反复运用等),再根据对整体意思的把握,分析难以定夺的地方。对有不同断法的地方,可以进行比较,择优而从。关键看句读的正确与否,具体的标点可以有不同。
关于翻译,让学生了解“信”“达”“雅”的基本原则及“换、加、删、添、补、留、移”等基本方法,还要对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作简要说明,例如:可以先解大意,再细加推敲;尽可能直译,确有困难,也可以意译,要尽可能贴近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