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虚词复习教案
2019-07-28c.再就业工作是就业工作的一部分,虽然作为重点应该侧重抓,但它毕竟不能脱离整
体而单独得以解决。
d.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自己的小算盘,进而忽视了集体和国家
的利益。
这是1999年全国卷的第2题,主要考查使用虚词的能力。题中的“再”、“尽管”、“进而”是常用虚词,“得以”是助动词。“尽管”是连词,它有表示让步的意思,后面可以用表示转折的“但”一类的词与它相呼 应。b项正符合了这一要求,可见b项是答案所在。a项的“再”是副词,它表示一个动作或状态的重复或继续,但它多用于指未实现或经常性的动作,对于已实现的动作不能用“再”,而应用“又”。“进而”表示进一步行动,而d项“进而”后面的分句只是表示结果,故使用不恰当,应改用“从而”。“得以”是助动词,有能够,可以的意思,它不能单独回答问题,也不能用否定式,故c项使用不恰当。
2.注重近义虚词之间微细差别的比较
一些常用虚词之间在意义,用法上的差别比较细微,如“再”和“又”、“进而”、“从而”等,高考的试题往往注重这些差别的比较,以求准确使用。
例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上千吨的轮船碰上这样大的风浪也得上下颠簸, 这么一条小船。
②挖这样的井,占地多,不合算, 井的四周都是沙土,很容易塌陷。
③改革后,产品质量提高了,款式新颖了 包装也精美了,因此更加受到
群众的欢迎。
a.况且 何况 而且
b.况且 而且 况且
c.何况 而且 何况
d.何况 况且 而且
这是1996年的一道试题。“何况”、“况且”、“而且”三个都是连词,三者似乎都有表示递进的意思。要解答本题首先要弄清它们之间的差别。“何况”主要用法有二:一是相当于口语中的“甭说、甭提”,两件事对比、映衬,用浅的烘托深的,表示甲如此,乙更如此;二是先举一层理由,然后进一步举一层理由,从说话人来看,后一层更重要,更充分。“况且”有进一步申述理由,或者补充、追加新的理由的意思。“而且”主要用于表示后一成分比前一成分进一层。依据句①所说,用“何况”最恰当,句②“况且”“而且”都可用,用“况且”更恰当,句③所说,用“而且”更恰当。综合起来看,d项是答案。
不过,从考生答题来说,是没有有可能,也没有必要作如此的理性分析。一般对语言敏感的学生是可以凭直觉判断的。
三、典型题分析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