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根据文章内容或信息进行推断总复习教案
2019-07-113.注意一些关键语言环节。语言形式的提示作用也是很重要的,应密切关注,抓住了某些关键词语也就可能找到了打开思路的钥匙。如表时间、趋向、主次、判断、因果、类比、总结概括等语句,句式上的因果、转折、条件等。试题中要点设置的常见语言形式有:今后将成为主要方面,有望在近期获得解决,有可能实现,……是绝对不可能的,将有重大意义,因此人们产生了某方面的想法,只有……才能有某方面的结果,必须……否则将不能实现,……是完全没有道理的,作者对这一点是持否定(肯定)态度的,可以进行某项试验,已经找到了某方面的方法(结论、线索),与某种现象(做法、问题)一样此问题也将成为……,等等。
4.掌握必要的推断方法。这主要指一般的逻辑推理方法,如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
5.在平时的阅读中积累多方面的知识,以便于做题时通过广泛的知识联系找到思考问题的钥匙。
●歼灭难点训练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4题。
“死亡基因”和“长寿基因”的设想
dna不但是生命的关键,而且极可能也是生命死亡的关键。或者说,dna主宰着生物的生、老、病、死。人的生长发育和性成熟过程,是由dna上的密码所决定的,这密码就是基因。有人估计人的dna上有10万个左右的基因,每个基因有它的固定的位置和功能。但10万个基因也不是同时在发挥作用,有的开启着,可以随时运转;有的关闭着,暂不起作用。何时开启,何时关闭,都是由大自然预先“设计”和规定好的,生命就在dna严格控制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那么,衰老和死亡是否也是密码控制呢?有没有“死亡基因”或“衰老基因”,有没有“长寿基因”呢?
死亡基因问题有争论,有的学者认为dna链上可能会有死亡基因,它可以指令合成某些有害或有毒的蛋白质与激素,促进生命的衰亡。这是一道自杀性或自毁性的指令!现在学者们正在探索“死亡激素”,并已取得了一些证据和线索。一旦“死亡激素”被确认后,再进一步追踪,“死亡基因”就不难找到。“死亡基因”找到了,就可使用基因工程的技术去除或封闭它,死亡也就可以控制。另一些学者认为,未必有“死亡基因”。dna的功能可随年龄的增长而衰退,从而导致死亡。
也有一些学者假设存在“长寿基因”,由这些基因指挥合成某些激素,使机体延缓衰老,常葆青春。昆虫中有一种由昆虫咽侧体分泌的保幼激素,能在幼虫期阻止虫体的形态变化,抑制成虫特征的出现,不论蜕皮多少次,仍然保持幼虫状态。那么,在人类身上是否也有可能存在这种“葆青激素”或“复壮激素”呢?不然,又如何解释活到190岁的长寿现象,如何解释某些老年人更新复壮的奇妙现象呢?这虽然是猜想,但如果一旦确实找到这类激素,便可追踪指令合成这些激素的“长寿基因”。迄今为止,也确实弄清了有一些基因与人类长寿有关,如与免疫功能有关的基因,与dna修复有关的基因等。这些基因能否称为“长寿基因”呢?现在还不得而知。
1.“生命就在dna严格控制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此句中“严格控制”一词的意思是( )
a.每个基因都必须有它的固定的位置和功能。
b.所有的基因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c.基因的开启和关闭受dna的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