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XX年江苏高考卷作文中难得的一篇议论文。本文在论述“真正的好奇心”时用了三段、三个分论,形成并列式,结构清晰规范;更值得肯定的是文章运用典型而鲜活论据,如鲁迅作品人物祥林嫂、阿q、喻体“铁屋子”,中世纪的火刑柱,帕斯卡尔、《哈姆雷特》的名言,似乎在论证中随叫随到,恰好地表现出深刻的立意、独立的见解。 4、注重处理事理关系在议论文写作中,既要摆出事实论据,又要有必要的理论论据,如何正确地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是文章写作成败的关键。就同学们的写作实践看,许多同学常犯的毛病是重事实论据而轻理论论据,或两者没有有机的结合。反观成功之作,二者总是相辅相成的,将“事”与“理”有机结合起来,注意对事例进行分析,而不能“以摆代论”。 【例文借鉴】
努力努力是使人生不至于浅陋、无聊和空虚的催化剂。短跑运动员都会你追我赶地拼命冲向终点,而在人生之路上跋涉的我们,也本能地害怕碌碌无为的到达终点,毕竟人生只有一次。于是我们都力求在路上有讲究地活着,努力使自己的生命多姿多采。每个人都是向死而生,因此每个人都在追求生命的完美。上帝说,单个的男人或女人都是残缺的一半。因此,苍茫天地间的每一个男人和女人终其一生就是一种天长地久的寻觅,找寻一场得以丰富和完善自我的爱情。也许他们到过生命终点时仍与爱情失之交臂,也许只有短暂的“曾经沧海”。无论如何,生命中有某一瞬间的怦然心动,有努力的寻找和寻找的努力,就有幸福的人生。选择爱你的需要努力,而爱你选择的更需要天长地久的努力,正如苏芮那首颇得沧桑漫漫与地老天荒之味的《牵手》所唱:“也许有了伴的路,今生还会更忙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看每天赶去上班的匆匆忙忙的人们,那里面流动着多少憧憬,多少向往,即使昨夜才同丈夫(妻子)吵过嘴,一样义无返顾的前进。人都害怕停滞,害怕死寂,愿做永动之时钟,不腐之流水,不蠹之户枢。行动是生命之所以存在的证明。“子贡倦开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好一个“生无所息”!也许我们的努力在一开始与我们完美的目标尚有很长一段距离。可这正是我们再进一步努力的方向。永恒的人生正像一条无止境的跑道,只有不断地进步,才有可能接近我们向往的那个地方。因此,我们要以同一种激情面对失败与成功,对自己跳起来老够不着的东西也心怀执著,随时使自己保持一种良好的竞技状态,如弦上之箭,如出鞘之剑。小学时就读过“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当时以至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充其量也就只明白“好好学习”,并未真正懂得“天天向上”。在原始森林里见到那些向光植物,往往会从心底生出一种真切的感动,它们为了得到阳光照射,硬是向上长到数米甚至十米高,求生的努力几乎达到极致。生活中也常常这样,生意人赚了一万就想着如何再赚十万乃至百万,可谓马不停蹄,人难止步。这种“贪”往往为一些人所不齿,被贬斥为欲壑难填。其实这种向上的努力任何人也难以自止。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谁也不能忍受那种失去追求的日子。努力是跌倒了还要爬起来,是对平淡的改观,对落后的改善,对成功的加码。生命的不安是人类精神的根本,敬安而没有努力,以至没了自己,也就消失了时代的助力和贡献。“落后就要挨打”,于国家如此,于民族如此,于个人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