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分析综合

2019-06-04

就大多数人而言,一些有着基本温饱的市民阶层依然执著地对未来生活充满了美好憧憬和希望。于是,画家们将诸如“大吉大利”“荣华富贵”“富寿延年”这类含有民俗性文化的美好字眼儿,融入汉语修辞方式中去,并以此为题材创作出许许多多形象生动、内涵丰富的绘画作品。
从汉语修辞学角度来看,花鸟画的许多优秀作品,大多与艺术语言的修辞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自古就有“书画同源”“诗画一体”之说。从汉字的发生、发展的进程看,汉字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按许慎的说法,其形成的基础是“观象取象”。由“观象取象”生成意象,再由意象转化为抽象符号,在这一漫长过程中,意象无疑是汉民族语言文字符号生成的必要条件。而意象也正是中国诗、书、画创作的基础。人们所熟知的“胸有成竹”的“竹”即为意象,就是“以象示意”在中国画创作中的具体表现。汉语修辞学,其中包括拟人、隐喻、双关等修辞手法也是在前人的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逐渐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我国最早的表意文字是象形文字,是通过意象转化为抽象符号的组合来表达其意义的。汉字中又存在着大量形声字,它兼有表意和表声的双重使命。同音不同义、同音不同形的汉字,以及由此而组成的词和词组,无疑是花鸟画在表达观念上的极好文字载体,也给汉语修辞方式融入花鸟画提供了无限空间和可能。以大家所熟悉的齐白石的一幅画作为例,画面构成是一只盛满青果的木桶,题名却是“祖国万岁”,这其实就是“一统万年”的谐音,即同音不同字、不同义双关。花鸟画的观念性、象征性以及对各种物质符号的选择和运用,其主要媒介是汉民族语言文字。花鸟画创作中所融合的各种修辞方式及由这些修辞方式产生的各种修辞风格,无论从造型的稳定性,还是从主题的鲜明性上看,总是与语言的稳定性、语言的实用性相关联。
1.下列对画线句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花鸟画创作表达了画家的思想观念,也很好地体现了文字的修辞方式。
b.文字的修辞方式融入花鸟画中时,文字成了画家表达观念的极佳手段。
c.花鸟画借助文字形、音、义不同特点,很好地表达了画家的观念和思想。
d.文字有表意和表音的特征,这为花鸟画表达观念提供了修辞上的依据。
解析 a项答非所问,与题干内容无关。c项是借助“同音不同义、同音不同形的汉字”表达观念。d项除犯c项之错外,“提供依据”与“极好”的“文字载体”不相关。
答案 b
2.下列表述,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花鸟画运用隐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与自然、社会、人性和伦理道德融合,能体现出修辞特征。
b.一些花鸟画借助具有民俗文化特征的题材表现对未来的憧憬,常常融合了汉语修辞方式。
c.宋元时期的花鸟画继承和发展了象征等手法,因此有着比人物画、山水画更广阔的天地。
d.“意象”是汉字生成的必要条件,因为汉字开始是象形文字,它靠抽象事物的特征而产生。
解析 继承发扬的不是“象征手法”,而是具有某种手法的绘画对象。
答案 c
3.下列依据文章内容所作的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