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基础知识专题复习学案(四)

2019-05-31

b.担任大将军后,窦婴及时向皇上举荐贤才,并且不贪财物,皇上赏赐的千斤之金窦婴都没享用分文,而是让下属根据他们自己的需要取用。
c.栗太子被废黜后,窦婴称说有病,携一女子隐居在蓝田南山下,后经高遂的劝说,才又入朝拜见。
d.桃侯免职后,太后向皇上极力荐举窦婴,但皇上并未采纳太后建议,认为窦婴不足以担当丞相的重任。
10.根据文意,下列推断或评说正确的一项是【  】
a.窦太后之所以憎恨窦婴,收回了窦婴的门籍,不让他入朝朝见,起源于窦婴嫌自己所任的官职小,称病辞官这件事。
b.选文表明,窦婴虽然名声显,位卿侯,定大业,但终究没能为相,因为他不知时变,轻慢无礼。
c.选文最后一段主要在阐发人生祸福相倚的道理:凶祸隐藏在福祉中,适时爆发。但作者认为人生祸福归根结底属于“遇合有命”。
d.从窦婴的人生经历来看,其幸福完全是皇上和太后带来的,因为他是“孝文皇后从兄子”;其败落则是他自己轻慢的个性造成的。
参考答案
练习一
1.d(a提、堤dī,缇、题、醍tí。 b凋、雕diāo,啁zhōu,倜tì,绸chóu。c怯、惬、挈、锲qiè,砌qì。d均读yú。)
2.d(a.缔。b.宣。c.账。)
3.c(①告罄:财物用完或货物售完。告竣:宣告事情完毕,多指较大的工程。②整合:调整后组合。调和:配合适当。③寄于:寄托在。寄予:寄托。)
4.b(a.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珍贵的文物,此处宜用“雪泥鸿爪”。b.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现多指某种言论十分嚣张,含贬义。c.一鸣惊人:比喻平时没有特殊的表现,一做起来就有惊人的成就。这里与“一贯的传媒优势”相矛盾。d.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与“职责”语义重复。)
5.d(a.“制造”与宾语搭配有误。b.缺主语,句式杂糅。c.“开始”与“又”语义矛盾,“活动”与“活跃”搭配不当。)
6.a(b.“这”之前的逗号不当。c.顿号应为逗号。d.括号应为破折号。)
7.c(“来”应为使动用法。)
8.d(a.①于是②经由。b.①于是,就②竟然。c.①认为②凭借。d.“者”均属定语后置的标志。)
9.a(“王孙”不是帝王子孙,在原文中是窦婴的字。)
10.b(a.“太后憎婴”起源于“婴引卮酒进上曰”这件事。c.最后一段主要在进行人物评说。d.“完全是”的说法太绝对,还应有窦婴自己的“贤能”。)
附:文言翻译
窦婴字王孙,是孝文皇后堂兄的儿子。他的父亲是观津人,喜好宾客。孝文帝的时候窦婴做吴相,因为生病而被免职。孝景帝即位后,担任詹事。
皇上的弟弟是梁孝王,母亲窦太后宠爱他。粱孝王上朝,以亲兄弟的身份出席皇帝的宴会饮酒。当时,皇上还没有册封太子,酒酣之时,皇上满不在乎地说:“我去世后就把帝位传给你。”太后十分欢欣。窦婴举酒进言说:“天下,是高祖的天下,父子代代相传,这是大汉朝的制度,皇上凭什么能够传位给梁王!”太后由此憎恨窦婴。窦婴也嫌自己所任的官职小,于是就称病辞掉官职。太后免除了窦婴出入宫门的门籍,不让他到朝廷朝见。
孝景三年,吴楚两地反叛,皇上考察窦姓家族的人,(其他人)都不如窦婴贤能,于是召见他,但窦婴执意推让辞谢,称病说不足以胜任。太后也自感惭愧。于是皇上说:“天下正有急难,你难道可以辞让吗?”于是拜窦婴做大将军,赏赐千斤之金。窦婴向皇上举荐了袁盎、栾布等多位赋闲在家的名将贤士。皇上所赏的赐金,他陈放在廊庑下,有军吏经过,就让他们根据所需自己取用,赐金没有收入窦婴自家的腰包。窦婴驻守荥阳,统领齐、赵封地的军队。七国破亡后,被封为魏其侯。游士宾客都争着归附于他。每次朝廷议论大事时,列侯没有敢与他平起平坐的。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