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断句过关检测题

2019-05-26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城: ②益: ③更: ④辍:
2.翻译: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无益也。

3.断句并翻译。
断句: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
翻译:
4.请说一说这段文字的主旨。

(六)中山君飨士
中山君飨都士,大夫司马子期在焉。羊羹不遍,司马子期怒而走于楚,说楚王伐中山,中山君亡。有二人挈戈而随其后者,中山君顾谓二人:“子奚为者也?”二人对曰:“臣有父,尝饿且死,君下壶餐饵之。臣父且死,曰:‘中山有事,汝必死之。'故来死君也。”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战国策•中山策》)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飨: ②亡: ③顾: ④饵:
2.翻译句子:中山有事,汝必死之

3.断句并翻译。
断句: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翻译:

4.中山君的感叹说明了什么?
答:
(七)上下其手
二十六年,楚侵郑。五月,至于城麇。郑皇颉戍之。出与楚师战败穿封戌囚皇颉公子围与之争之。正于伯州犁。伯州犁曰:“请问于囚。”乃立囚。伯州犁曰:“所争,君子也,其何不知!”上其手,曰:“夫子为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下其手,曰:“此子为穿封戌,方城外之县尹也。谁获子?”囚曰:“ 颉遇王子弱焉。 ”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
①戍: ②正: ③上: ④获:
2.断句并翻译。
断句:出与楚师战败穿封戌囚皇颉公子围与之争之。
翻译:
3.翻译:颉遇王子弱焉。

4.“上下其手”后来成为一个成语。从文中内容判断,请说说这个成语的含义。
答:
(八)子产不毁乡校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如何?”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 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注:子产,名公孙侨,子产是他的字。春秋时著名的政治家。 然明,郑国大夫,名蔑。乡校:当时地方公众聚会议事的场所。
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
①损: ②克: ③信: ④信:
2.断句并翻译。
断句: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翻译:

3.翻译句子: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4.这则故事表现了子产的什么品质?
答:
(九)曾参杀人
(甘茂曰:)“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民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今臣之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二三人,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王曰:“寡人不听也,请与子盟。”于是与之盟于息壤。(《战国策•秦策二》)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