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清新自然的文辞
------赏析《大明湖之春》的语言技巧
《大明湖之春》在写景状物、表情达意上显示了作者很强的驾驭语言文字的功力。 “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苏轼语)用“天工与清新”来评价《大明湖之春》的语言技巧诚不为过。
1.造句尊重口语的句法。①短句的使用符合口语习惯,如,“它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②语气词的使用亲切自然,如,“大概都留在春天刮呢”“湖中的出产可是和很名贵的呀”。③叙述和描写时的句式符合人们的朗读节奏,或长或短,纯然天成,如,写湖的不大,则用短句,“东一块莲,西一块蒲”;写湖的大则用长句,“比如在千佛山上往北眺望,则见城北灰绿的一片──大明湖”。
2.景物描写清新素淡,意味浓厚。①文章写了大明湖的春秋两季的风景,写大明湖的春,用笔似乎多有贬抑,但笔锋一转,又写“到底算个名胜”,清新素淡的叙述中却包含作者的深情,全没有了“贬春”之意。②写《大明湖》的小说在“一二八”时被日军的战火烧毁,平淡的叙述中含着对大明湖的惋惜,对美好春光的期盼。
高考鉴赏文写作评分标准
(一)总分16分,以分项计分的方式评分。
内容:是否切题;中心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充实。
结构:文体是否符合要求;结构是否完整。
语言:是否流畅;有无错别字(两个字扣1分)。
(二)文章档次:
一等(16-12)符合题意,结构完整,语言流畅或通顺。
二等(11-7)基本符合题意,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
三等(6-0)偏离题意,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
(三)评分说明:
未写题目扣1分;字数不少于270字,每少于30字扣1分;
选取某一点赏析但未紧扣题目,视为“基本符合题意”;
赏析范围不在题目要求之内的,视为“偏离题意”。
(三)儿子的旋律
儿子下班了,父亲紧张的数着儿子的脚步声。果然,儿子“啪”的开了门。父亲默默地看着他。儿子没有看父亲,似乎点了个头,径直向自己的卧室走去,边走边脱外套。
收音机又响了,儿子!
两人面对面准备吃饭,儿子在撬午餐肉。父亲从儿子脸上看不出什么异常。
父亲一字一句:“我被免职了,明天宣布。”
儿子猛地扬起脸。父亲没有在这稍纵即逝的惊讶里看到别的什么。没有怜惜没有安慰也没有懊恼。儿子手不停:“你也需要休息了。”
父亲感到胸闷气短。他盯着儿子,儿子的手健美粗大,血管里青春在跃动。
儿子一声不吭。父亲没有说话也不再盯着儿子。他感到儿子匆匆搁筷,找衣服,又跨进卫生间。马上,水声“哗啦哗啦”,跟着儿子的歌声高高扬起,温存自信,旋律跳荡。
儿子!儿子!儿子!
儿子你在想些什么?你大了,不再崇拜父亲,你越来越沉默,你不再抱怨父亲呆板僵化,不再为各种政治问题与父亲争论不休,也不再说父亲刚愎自用。儿子,你甚至看不起父亲。咳,父亲这样了你还是无动于衷吗?这就是这一代的冷漠理智?你匆匆吃饭洗澡是因为那打字员在等你去看歌剧?可是儿子,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需要你啊。我的官龄比你的年龄还大一圈……
电视在播相声。父亲茫然四顾时才发现儿子并没出门,而是坐在他身后看书。父亲不由纳闷:打字员前几天就订了票,还兴冲冲问他是否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