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第一节 简明
2019-05-07二.【例题点拨】
考题1(XX年全国)为使下面画线的语句简洁、顺畅并保持原意,需要删掉一些词语。在删改时哪些词语是必须保留的?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
记得在①一次②期末③考试④中⑤,在⑥考完⑦了⑧语文⑨后⑩,我感觉相当不错,兴奋了很长时间。
必须保留的词语: 【答案】②③④⑦⑨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准确把握语句简明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这道题的材料来自高中学生的作文,语言不够简洁,需要删改。但是,不论如何删改,其中表达原意的词语是必须保留,不能删除的,如“一次”“期末”“考试”“考完”“语文”。
“保留原意”是修改语句中十分重要的一项要求,以往很少考过。准确把握语句原意,是对语句进行正确修改的前提,也是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中一项重要内容。
但是,在指导学生平日进行语言修改训练时,并不要求只保留下“必要”词语,删除其他一切“多余”成分。因为在实际语言表达中,一些词或其他词语,常常起着有机连接前后语句的作用。它们的存在可以使语言表达更顺畅、连贯乃至更有味道。例如本题所提供的材料,如果在必须保留的词语之后,还保留下一些其他词语,感觉上可能会更顺畅一些,像“在一次期末考试中,考完语文后……”,就比“一次期末考试,考完语文……”更顺畅。但是,如果要求既要保持原意,又要顺畅,这在考试中操作起来是很困难的,主要是阅卷比较麻烦,因为除了必须保留的5个词语外,其他都可以做不同的删改。答案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本题只提出让考生将“必须保留”的词语答出来,另外一些非必须保留,但在表述中起着“润滑剂”作用的虚词等一些词语,就不可能再要求考生回答了。
考题 2:(1998年全国高考题)下面一段话中有重复罗嗦的地方,在不影响原意的情况下,必须删除的有哪三处?把要删除部分的序号填在下面的横线上,只填3个。
一个人之所以①会变坏的原因②除了受坏的影响外③,更重要④的是他自己没有把握住自己⑤受了坏人的影响⑥, 才逐渐变坏的⑦;如果这个人 能把握住自己⑧,能抵制多方面的⑨各种坏的影响⑩,那么11他还会变坏吗?
删除部分:【答案】②、⑦、⑨或⑩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语言简明问题。注意分析意义重复的词或短语。因为①②重复,⑨⑩重复。⑦罗嗦。
考题3:读下面一段文字,本着语言要简明的原则,完成文后两题。
我国①创刊最早的大型外国文学杂志《世界文学》②已经走过了40年的历程。日前,我国③严济慈和首都文学、翻译界200多位知名人士参加了《世界文学》④创刊40周年纪念会。
《世界文学》⑤是我国⑥译著界颇具权威性的杂志,我国 ⑦著名作家茅盾曾任《世界文学》⑧首任主编。40年来,《世界文学》⑨ 继承鲁迅办《译文》的传统,先后在《世界文学》⑩介绍过110 多个 国家和地区的优秀文学作品,并以《世界文学》 11 高品位的内容和严谨的译文赢得了我国 12 海内外文化界的赞誉。
(1)应删去的四处词语是(写画线处的序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