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 正确使用词语(熟语)
2019-05-051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c )
a.科学工作者在工作中既要实事求是,严谨治学;又要异想天开,大胆假设,这才有助于事业的发展。
b.司母戊大方鼎的气韵和纹饰,妇好墓玉器的繁多和精美,让海内外艺术家叹为观止,视为人类不可重复的惊天奇迹。
c.我们虽然缺乏管理经验,但可以向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但终究会走出自己的路子来。
d.谈起垃圾短信,广大手机用户深恶痛绝。当有关媒体记者探访发送垃圾短信的企业负责人时,他们往往三缄其口,讳莫如深。
解析 c项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了原有的技能,贬义词。
熟语的复习,一是要注意积累过程中的“量”,二是要注意在使用过程中的“质”。熟语的数目很多,1958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语成语小词典》就收有熟语三千多条。这些熟语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来源:历史事实、前人故事、寓言传说、古人原句、截用或改易古人语句、流传于民间的谚语俗语等;当然,也还有社会生活中产生的熟语。
熟语的文字非常简练,又有固定的形式,本身具有易学易记的特点。所以无论学习、使用,都不困难。但是如果想要很好地掌握它,准确地运用它,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从意义上辨析
1.辨源流,切忌望文生义
熟语源远流长,很多来自神话、寓言、典故等,而且在其演变中不断引申新义,甚至发生转义。因此,它们的意义常常意在“字”外,需要我们追源溯流,寻根究底,才能准确把握和理解,切忌望文生义,即只按字面意思来理解或臆断熟语的含义。如“为了应付高考,老师越教越细,学生越学越碎,其结果是肢解了一篇篇美文,长此以往,学生自然目无全牛,见一斑而不见全豹”一句中的“目无全牛”出自《庄子•养生主》,讲的是庖丁解牛的技艺高超,牛在他的眼里已经不是完整的牛,而是由许多小的部分组成的。这个成语形容技艺精湛纯熟,用于此处,即属望文生义。
2.析多义,切忌顾此失彼
有些熟语的含义不是单一的,往往有两种甚至两种以上的含义。如“灯红酒绿”除了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还可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再如“淋漓尽致”,既可用来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可指暴露得很彻底。对于类似的成语,如果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容易顾此失彼。
3.审形似,切忌意义混淆
有的成语与另一个成语往往只有一字之差,稍一疏忽,就会混淆了二者的意思,张冠李戴。如“无所不至”与“无微不至”。“无所不至”指:①没有达不到的地方,②凡能做的都做到了(多含贬义)。而“无微不至”指没有一处细微的地方没有考虑到,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周到细致(含褒义)。如“不孚众望”与“不负众望”。“不孚众望”指不能使众人信服,不能达到众人期望的那样。而“不负众望”指不辜负众人的期望,跟“不孚众望”意义恰恰相反。这类成语虽只有一字的区别,但其意义却大相径庭。
4.辨程度,切忌轻重失度
有些熟语词义较轻,有些熟语词义较重,这就要求根据特定语境选用词义轻重适度的,以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如“李老师当班主任20年,勤勤恳恳,日理万机,积劳成疾仍坚持工作”一句中的“日理万机”,常指君王或国家领导人每天忙于处理繁多的政务。这个成语用在“李老师”身上显然是大词小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