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作文知识点复习

2019-05-04

例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XX年全国高考题)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解说:此题能力层级为d级。题的语言材料来自《韩非子.说难》,原文是:“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入之父。”韩非是中学生知道的,课文选有他的文章。寓言的内容写的是一个看似平常的小事,而且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只是,这件小事所引发的关于“感情的亲疏浓淡和对事物的认知的正误深浅”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是值得深思的。与过去几年的话题形式比较,今年的话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在语言形式上既不同于XX年的一个判断(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也不同于XX年的一个概念(诚信),也不同于XX年的一个偏正短语(心灵的选择),它是一个并列短语。这个话题提示考生,要注意从身边的生活中去体悟这个话题的内涵。你可以认为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你也可以认为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没有必然的联系;你还可以认为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不应该产生什么联系;甚至你可以将话题分为两个方面或多个方面去表达他们的复杂的关系。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并用自已的认知方式进行分析和思考。这个话题的立意可以有多种角度,选材范围是比较宽泛的。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在感情上的亲疏浓淡这类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是司空见惯的。选材只涉及到话题的一半,根据话题的要求,考生还需认真考虑话题的另一半,即如何围绕对客观事物的判断进行选材。对客观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的与感情亲疏相关,有的也许毫不相关,与感情有一定相关的也会有程度的不同。总之,不可顾一漏二,要注意到主观感情和客观事物二个方面。

例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XX年全国高考题)
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上暴风雪。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了。就在这时,脚碰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登山者犯难了: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作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人做按摩。经过一番按摩,陌生人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最后,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
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的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那时,我们大家是怎样选择的呢?又应该如何选择呢?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