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辨析并修改病句
2019-04-08下列两句犯了同样的语病,你能修改吗:
①车间在没有增加人员的情况下,我们调动群众积极性,超额完成了生产任务。
②附中全体教工,在党委的热情关怀下,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六)不合逻辑
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例如:
① 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② 教工楼的灯都熄了,唯有张老师的办公室还亮着灯光
③ 这个村庄对我是很熟悉的。
④我两次看见他从这个工厂走出来,我才知道这个热心帮助病人的老人原来是个工人。
解析:例①②是自相矛盾。①中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中的一个”呢?例②中既然灯“都熄了”,张老师的办公室怎么“还亮着灯光”?例③是主客颠倒,应该是“我对这个村庄是很熟悉的”。例④凭两次看见老人从工厂里走出来就断定他是工人,理由不充分,强加因果
(七)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是高考经常考查的一个项目。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遇到一些歧义句,受时间、场合、停顿等方面的不同而不同。1998年和XX年高考都曾拿出一个小题专门考歧义句的理解与辨析。表意不明可分为“歧义”和“费解”两类。“歧义”是一句话有两种讲法,都是表达不明白,让读者伤脑筋。“费解”指一句话没说清楚,让读者无法理解
l、歧义——两种解释都可能。例如:
① 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② 现全渠已勘测完毕144华里
解析:例①是让“15日”去,还是“15日以前”去?都有可能。如果让 “15日”去,删去“前”字,如果是“15日以前”去,应在 “前”字前加“以”字。例②没有说全渠有多长,如果全长144华里,那么该说“全渠144华里现已勘测完毕”;如
果144华里只是全渠一部分,那就不能说“完毕”,该说“现全渠已勘测了144华里”。
请试着分析下列几个句子,看看能有几种不同的理解:
①他的发理得好。 ②这饭不热了。
③这个人谁都不认识。 ④我校图书馆收藏了鲁迅的书。
⑤关心的是他的母亲。 ⑥最喜欢的是她弟弟。
⑦这孩子,连他妈妈都不认识了。
⑧张主任和技术员正在谈话,他告诉他说:“攻下这道难关,就可以试制了。”
⑨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整理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的功力都用在这方面
2、费解——把读者引入歧途。
这种错误在字面上并无歧义,但是作者的本意跟字面上的意思不同。如果按照字面讲,就是误入歧途 例如:
① 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② 在古代,这类音乐作品只有文字记载,没有乐谱资料,既无法演奏,也无法演唱。
解析:例①照字面讲,是说“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感到气愤”,但实际上作者是想说“大家对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应在“揭发”后加“的”字。例②照字面讲,“这类音乐作品”在古代“无法演奏,也无法演唱”,但是实际上作者是想说“现在无法演奏,也无法演唱”。应在“既无法演奏”前加上“到现在”之类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