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第二复习文言文考点专题教案

2019-04-04
从古到今,丧葬没有比始皇更盛大的,几年之间,外遭项籍之灾,内受牧童之祸,不是很可悲吗?所以德行越笃厚的人埋葬越微薄,智慧越深的人埋葬越简约。没有德智的,葬得越厚,坟冢越高,宫庙越华丽,被挖掘得越快。由此看来,明暗的征验,丧葬的吉凶,显而易见了。    陛下即位,亲身从事节俭,开始建第一个陵,形制约小,天下没人不称赞贤明。到迁徙昌陵,把低处填高,积土成山,打开百姓的坟墓,总共数以万计,修建城邑,时间紧迫,耗资一亿多钱。死者怀恨于地下,活人在地上忧愁,怨气感动了阴阳,又加上饥馑,死去和流陛下非常仁慈笃厚,聪明通达盖世,应弘扬汉家美德,发扬刘氏善行,光大五帝、三王,但却和暴秦乱世的君主竞争奢侈,攀比坟墓,违背贤智者的意愿,失去万世的安宁,我私下替陛下感到羞愧。孝文皇帝削坟薄葬,用节俭安定神明,可以效仿;秦始皇增山厚葬,因奢侈产生忧患,足以为借鉴。最初陵墓的规模,应听从公卿大臣的意见,来使百姓安定。 【模拟演练】一、文言语段断句并翻译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线部分断句并翻译为现代文。(5分)今夫博学强识而善言德行者,固文之贵也;寡_闻_而_浅_识_者_固_文_之_陋_也_然_而_世_有_言_义_理_之_过_者_其_辞_芜_杂_俚_近_如_语_录_而_不_文_为_考_证_之_过_者_至_繁_碎_缴_绕_而_语_不_可_了_当_以_为_文_之_至_美_而_反_以_为_病_者_何_哉_其_故_由_于_自_喜_之_太_过_而_智_昧_于_所_当_择_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寡闻而浅识者/固文之陋也/然而世有言义理之过者/其辞芜杂俚近/如语录而不文/为考证之过者/至繁碎缴绕//而语不可了当/以为文之至美而反以为病者/何哉/其故由于自喜之太过/而智昧于所当择也。【参考译文】现今学问渊博记忆力强并且有良好的言行的人,(他们的)文章本来就精深;孤陋寡闻并且学识疏浅的人,(他们的)文章本来就浅陋。但是世间有过于追求义理的人,他们的言辞杂乱没有条理,粗俗浅显,像语录体却没有文采;有过于追求考证的人,(他们的文章)到了琐碎繁绕的地步,并且言语没完没了。自以为文章美到了极点却反而因此成了弊病,为什么呢?原因在于对自己喜欢的东西(喜欢得)太过分,而在(他)应当选择的东西上面智性变得愚钝糊涂了。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线部分断句并翻译为现代文。(5分)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_之_讽_谕_诗_兼_济_之_志_也_谓_之_闲_适_诗_独_善_之_义_也_故_览_仆_诗_者_知_仆_之_道_焉_其_余_杂_律_诗_或_诱_于_一_时_一_物_发_于_一笑_一_吟_率_然_成_章_非_平_生_所_尚_者_但_以_亲_朋_合_散_之际_取_其_释_恨_佐_欢。今铨次之间,未能删去,他时有为我编集斯文者,略之可也。(取材于白居易《与元九书》)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故览仆诗者∥知仆之道焉/其余杂律诗/或诱于一时一物/发于一笑一吟/率然成章/非平生所尚者/但以亲朋合散之际/取其释恨佐欢。

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