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赵王鼓瑟:
(11)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12)左右欲刃相如:
(13)宁许以负秦曲:
(14)大王必欲急臣:
(15)且庸人尚羞之:
(16)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名词作动词,穿,怀里藏着。
名词作动词,弹。
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名词作动词,用刀杀。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承担。
形容词作动词,逼迫。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羞。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
(17)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18)毕礼而归之:
《苏武传》
(19)单于壮其节:
(20)舆营归:
(21)空以身膏草野:
(22)杖汉节牧羊:
形容词作动词,尊重。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回去。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壮烈)。
名词作动词,用车子拉着。
使动用法,使……肥美。
名词作动词,拄着。《张衡传》
(23)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24)衡少善属文:
(25)妙尽璇机之正:
意动用法,以……为奇。
形容词作动词,擅长。
尽,形容词作动词,研究;
正,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道理。
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6. 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1)之
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②何以知之:
③赵之良将也:
④未之有也:
⑤寡人之于国也: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
③乃使从者衣褐:
代词,这
代词,这件事(相如出使)
助词,的
代词,这种仪器
助词,取独不译
表判断,……者……也
定语后置的标志,“求可使报秦人者”
代词,……的人7. 重点虚词系列练
指出下列句中“因”字的意义和用法
(1)相如因持璧却立:
(2)不如因而厚遇之:
(3)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4)因人之力而敝之:
(5)伺者因此觉知:
(6)因以讽谏:
(7)于今无会因:
连词,于是,就
介词,趁机
介词,通过
介词,凭借
介词,因为
介词,依据、凭借
机会
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8.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廉颇蔺相如列传》
(1)蔺相如者,赵人也: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3)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
(4)君何以知燕王:
(5)使不辱于诸侯:
(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7)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判断句,……者……也
被动句,见,被
定语后置句
宾语前置句,“何以”即“以何”
状语后置句
被动句,见……于……
固定句式,“孰与”译为“和……相比,哪一个”
《苏武传》
(8)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张衡传》
(9)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10)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句,“未有之也”
定语后置句,“留在汉匈奴使者”
被动句
四、重要语句翻译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廉颇蔺相如列传》
9.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解析 “之”,这;“负”,使动用法。
答案 权衡(或“比较”)这两个对策,宁可答应秦
国的请求使它承担理亏的责任。
10.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解析 “见……于”,表被动;“间”,名词活用为状
语。
答案 我实在害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