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社会科学类阅读复习教案9

2019-03-30

在良渚文化的大型墓葬中,发现了琮、璧、钺等玉器。琮是用来祭祀大地的礼器,形状外方内圆,象征着天地的贯穿。对良渚人来说,琮是象征王权、神权的法器。璧发现的数量众多,其像天圆的形状表示它是祭天的礼器,但众多的更像是一种财富的象征。关于钺,《说文解字》说它是从斧发展而来的砍伐或打仗用的武器。研究表明,琮、璧的形状和刻纹最早出现在良渚文化时期,而钺在良渚文化时期早期已完成了由石钺向玉钺的转变。钺由石质变成了玉质,功能应该已转化,可能转化成了军权的象征。
关于古代用玉等级制度,《周礼》称:“天子用全,上公用龙,侯用瓒,伯用将。”郑玄注曰:“全,纯色也;龙、瓒、将,皆杂色也。”经鉴定,在城内反山大墓中出土的玉器,均为真玉中的透闪石软玉;规模稍次一级的上海福泉山九号墓出土的玉器,则真玉居多而杂有假玉;而较一般的浙江海宁荷叶地则真假玉参半。由此可以推断,良渚古城应该是处于当时最高阶层居住的地方,良渚文化已经基本形成用玉的等级制度,被称为夏商周“三代之礼一”的用玉等级制度完全可以上溯到良渚文化时代。
在良渚出土的黑陶器上发现过不少的刻画符号,这些刻画符号,都表达了一定的内涵,已经具有文字的性质,在文字的发展历程中,应当处于从原始记事符号到文字产生之间的过渡阶段,是初期象形文字,在后世的甲骨文中能看到它的影子。专家指出,文字是人类思想成熟的表现,只有在社会长期持续、稳定发展,社会结构完善、统一的基础上,才能为文字的出现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7.下列不能作为“良渚古城发现的意义不亚于殷墟的发现”这一论断依据的一项是                (      )
  a.长江中下游地区之前还从未发现良渚文化时期的城址。
b.有助于厘清史料中没有记载的夏商周之前的那段历史。
c.可以进一步了解良渚文化时代的等级制度和社会结构。
d.使原先一鳞半爪的文字发展历程的研究变得完整全面。
答案  d
8.下列最能体现良渚古城建筑特点的一项是                                                  (      )
  a.古城筑于天目山脉的支脉,城的南北两侧有苕溪和良渚港流过。
b.城墙底部铺垫着由人工开凿而成的尖石,上部用纯净黄土夯筑。
c.古城占地面积虽与颐和园相当,但建筑规模却超过了颐和园。
d.工程浩大,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历经多年时间。
答案  b
9.下列对良渚文化时期玉器的功用和用玉等级制度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玉在良渚文化时期不仅是祭祀的礼器和法器,也可能代表着良渚人的财富。

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