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怎样理解“道旁石”“补天手”在文中的含义?
答:
答案 “道旁石”本指遗弃在路边、没有用的石头。在文中指被弃置不用的人才。“补天手”在文中指参与新中国建设的归国华侨这样的人才。也喻指本应补天却被放逐的古代名臣。
解析 “道旁石”结合其本义可分析出来,“补天手”则指两方面的人,一是应去“补天”却做了“道旁石”的人,二是真正的补天手。
3.作者认为,王佐诗的结尾“海外此美产,中原知味不”是“含泪微笑”式的,为什么?
答:
答案 天南星本是一种草药,当地老百姓无以为生,拿它充饥,情状悲惨。王佐似乎赞美了天南星是海南独有的“美产”,但实际是对搜刮百姓行为的反讽。
解析 把题目要求分析明白,然后结合文章,知“此美产”是指“天南星”,似乎赞美,却是反讽,即“含泪微笑”。
4.为了表现海南岛古今的巨大变化,文中多处使用了对比手法。请加以分析。
答:
答案 ①古代的海南岛被当作险恶之地,流放在此的人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人民掌握政权之后,海南岛成为新天地,归国华侨在此安家立业,成为建设国家的人才。②古时候老百姓把鸭脚粟、天南星当作粮食,生活很悲苦;现在的农民用鸭脚粟喂牲畜,且还有比它好的饲料。
解析 本文从第4段到第7段对比写了海南岛的古今变化,古时是险州,流放之人成了“道旁石”;现在成为新天地,归国华侨成为建设国家的人才。从第8段到最后对比写了海南岛老百姓生活状况的古今变化。
三、(07上海)阅读下文,完成 1~7题。
⑴“今年杭州的第一朵荷花开了。”这是杭州电视台都市报道的头条新闻。主持人建议市民到西泠桥边,把荷花一天天开放的过程拍摄下来。也是这一天,杭州的《都市快报》有篇醒目的报道,叫作《第一朵荷花开了》。不知道还有哪个城市会这样,把荷花初绽列为头条新闻?杭州会。杭州有这种对美的希冀和对美的体会!
⑵杭州还有什么?
⑶杭州有茶。沿着西湖走一圈,密密树荫一层层,处处皆有喝茶人。或许西湖本是个茶水壶?一座飘着茶香的城市,天天在品味着一份生活的情趣。
⑷杭州有音乐。湖边的草坪上,漂浮着似有若无的江南丝竹,观光车上流溢出缱绻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这是一座被爱情滋润的城市。湖边花丛中的蝴蝶多为纯白,而且常常成双成对,那一定是梁祝相伴,重游故地。
⑸杭州还有树。我总觉得杭州的汽车不是从马路上开来,而是从树丛里驰出;汽车也不是开进城市,而是驰入林子。舒展的梧桐在空中搭成密密的树廊,成片的桂子把人们带进植物的天堂,真觉得杭州的天空都让树住了。杭州市区有无数的古树名木,苍劲挺拔,风华依旧。面对这些300岁、500岁、1000岁的前辈,不能不心生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