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第一轮病句辨析总复习教案

2019-03-26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辨析
句子一般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成分残缺一般主要表现在主、谓、宾和修饰成分的残缺。句子成分赘余,指句子中出现了表达相同意思,起相同作用的成分或不必要的成分。
[例句]分析下面一组语句:
1.由于一个学期的努力,使他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2.通过这场大辩论,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3.就共青团员如何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展开讨论。
4.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发展养猪事业,这个县举办了三期饲养员技术培训班。
5.为什么厂领导对工人群众批评厂内个别财会人员违犯制度年终突击花钱的现象不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呢?
6.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7.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
8.到会的15名与会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辨析]1、2两句由于多用了关联词语(“由于”“通过”),使句子缺少了主语。这类句子的改法一般有两种:①去掉句首关联词,②去掉第2分句前“使”。3句应在“建设”之后加“做贡献”。4句应在“喂猪”后加“的经验”。5句中“批评”之后少了一个助动词“的”,使句意变成了“制止”工人群众批评财会人员突击花钱的现象。6句中前面有“忌”,后面就不能再用表否定的“不可”。7句中“不”多余,“防止”的是“再次”发生,而不是“不再”发生。8句中“到会的”和“与会者”重复。
四、结构混乱辨析
结构混乱主要表现为一句话前后杂糅两种结构,或把两句话硬拼合为一句。
[例句]分析下面一组语句:
1.如果不认真锻炼,那怎么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2.这种慷慨悲歌的壮举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
3.选出下列语句中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4.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
[辨析]1句中把反问句与判断句杂糅在一起,破坏了句子结构和语气的前后一致。用反问语气,应该是“那怎么会有好的成绩呢?”如用判断句,则应该说成“成绩不好是可想而知的”。2句应在“……的背后还是自信心不够”或“……壮举还是自信心不够的表现”两种结构中选用一种。3句中把“选出……的一项”和“……的一项是”两种句式杂糅,可选其中一种。4句把“要出版一本译作需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和“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才能与读者见面”拼合在一起,应选用其中一句。
五、表意不明辨析
表意不明一般有以下一些情况:①费解,甚至使人不知所云,②指代不明,③由词的多义或兼类造成的表意不清,④语句(短语)歧义。关于语句歧义,将在下一专题重点辨析,这里不再多谈。
[例句]试分析下面的句子:
1.小学体育教材要根据小学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否则教材就会变成无的放矢的材料,甚至产生相反的作用。
2.她想了半天,拿不定主意,最后决定到离她家不远的王二婶家去,让她陪她一同回家。
3.宋老大跟齐三久别重逢,谈得投机,他给他点上了一支烟。
4.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5.在鲁艺时,只有我跟她学过钢琴。
[辨析]1句前面并没有说“正面”的作用,后面却说“相反”的作用,读者无法明白到底指什么。2句中“她”和3句中“他”都指代不明。4句中“前”既可理解为副词“以前”,又可理解为动词“前去”。5句中“跟”既可理解为“和”也可理解为“跟从”(即拜她为师)。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