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复习6年高考4年模拟分类汇编10

2019-03-22

                                       
答案  中国建筑难以长久保存是有客观原因的,和欧洲相比,中国建筑主要是以木材为构架的;中国文化传统中,并不看重凝固的永恒,讲究的是生生不息和代代更新,我们有几乎掌控九州的行为伦理。
4.你认为应如何看待中西建筑的不同特点?
答:                                     
                                   
答案  我们应以更平和的态度来对待中西方建筑的不同,应以多元心态一视同仁。不能因西方建筑保存的完整性而否定中国建筑。社会走向也许可以评定优劣,但各自成体系的生态文明都有它存在的道理。而反映生态文明的建筑也有着在它特定文化环境中的意义。
二、(07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我的精神家园
王小波
我十三岁时,常到我爸爸的书柜里偷书看。在那个柜子里,有奥维德的《变形记》,朱生豪译的莎翁戏剧,甚至还有《十日谈》。柜子是锁着的,但我哥哥有捅开它的方法,就这样看了一些书。
看过了《变形记》,我对古希腊着了迷。我哥哥还告诉我说:古希腊有一种哲人,穿着宽松的袍子走来走去。有一天,有一位哲人去看朋友,见他不在,就要过一块涂蜡的木板,在上面随意挥洒,画了一条曲线,交给朋友的家人,自己回家去了。那位朋友回家,看到那块木板,为曲线的优美所折服,连忙埋伏在哲人家附近,待他出门时闯进去,要过一块木板,精心画上一条曲线……当然,这故事余下的部分就很容易猜了:哲人回了家,看到朋友留下的木板,又取一块蜡板,把自己的全部心胸画在一条曲线里,送给朋友去看,使他真正折服。现在我想,这个故事是我哥哥编的。但当时我还认真地想了一阵,终于傻呵呵地说道:这多好啊。时隔三十年回想起来,我并不羞愧。井底之蛙也拥有一片天空,十三岁的孩子也可以有一片精神家园。此外,人有兄长是好的。虽然我对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也无异议。
长大以后,我才知道科学和艺术是怎样的事业。我哥哥后来是已故逻辑大师沈有鼎先生的弟子,我则学了理科;还在一起讲过真伪之分的心得、对热力学的体会,但这已是我二十多岁时的事。再大一些,我到国外去旅行,在剑桥看到过使牛顿体会到万有引力的苹果树,拜伦拐着腿跳下去游水的“拜伦塘”,但我总在回想幼时遥望人类智慧星空时的情景。千万丈的大厦总要有片奠基石,最初的爱好无可替代。所有的智者、诗人,也许都体验过儿童对着星光感悟的一瞬。我总觉得,这种爱好对一个人来说,是不可少的。

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