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实践

2019-03-22

答案:
(1)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
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
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尘埃)
(2)清冷、幽静  孤单、寂寞
(3)“为拂绿琴埃”
② 仔细推敲关键词句。
③ 注意词语的隐含信息。
诗歌表达一个比较大的特点是含蓄,往往表面是一个意思,而实际讲的是另一个意思。
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思考:一句表面上是讲雨后叶子茂盛了花儿凋零了,实际上表达的是什么感情?
提示:作者对春光的留恋和惜别。
④ 调动知识积累。
例:提到王维和岳飞你会想到什么?
提示:诗中有画和精忠报国

(二)弄清是怎样写的?
1. 典型细节的理解
在细节描写中往往透露着诗歌主人公的感悟、情感等内容,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如XX年高考题中“闲敲棋子落灯花”中的“闲敲”这一细节,表达了诗歌主人公因约客不来夜过半的烦躁。在分析细节时要注意前后联系。如果不注意上文的“有约不来过夜半”和下文的“落灯花”,很可能把“闲敲”理解为表现诗歌主人公闲适恬淡的心情。
附: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2. 注意全诗的结构
结构的安排总是为了突出主题和作者的情感。结构有总式、层进式、对照式等。如1996年的高考题整首元曲以设问开卷,分层次地叙述了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最后以概述作结,全篇有分有总、首尾呼应。
附: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3. 注意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如1998年的高考题,这首的前三联都是对李凝居住环境的描写,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居处的幽静,这是部分。这里的核心是李凝居处的幽静,也就是整体。在理解上面三联时如果忘了这个整体,就很可能把这三联理解成“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另外还要注意诗歌中的典故、神话传说也是部分,是为整体服务的。
4. 注意表达的角度
作者为了更好地表现自己的感悟、情感,往往从多个角度表达,以渲染环境气氛,加深读者的印象。如XX年高考题,作者从微雨、帆重、鸟迟、海门深、浦树远,从远景、近景等角度反复地表达诗人的送别之情。
附: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幕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古人有“密雨如散丝”的诗句。
5. 注意分析诗歌的意境
要特别注意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弄清作者是通过哪一些景物来构成一个什么样的意境。如1997年的高考题,作者用“湖光秋月两相和”、“白银盘里一青螺”来勾画出秋夜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
附: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注] 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注:君山:在湖南省洞庭湖中。
6. 注意环境的渲染
在诗歌中作者往往通过环境描写来调动读者的情绪,使读者在情不自禁中受到作者的影响,接受作者的观点或情绪。如1998年高考题,作者用了草径、荒园、动云根等物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静谧的李凝幽居图,使我们情不自禁地赞美李凝居处的僻静。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