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语文第一轮文学常识典故复习13
2019-03-08【鱼服困】《说苑•正谏》:“吴王欲从民饮酒,伍子胥谏曰:‘不可,昔白龙下清冷之渊化为鱼,渔者豫且射中其目,白龙上诉天帝,天帝曰:“当是之时,若安置而形?”白龙对日:“我下清冷之渊化为鱼。”天帝曰:“鱼固人之所射也,若是,豫且何罪?”夫白龙,天帝贵畜也;豫且,宋国残臣也。白龙不化,豫且不射,今弃万乘之位,而从布衣之士饮酒,臣恐其有豫且之患矣。'王乃止。”o指落难,或运气不佳而遇到灾祸。清赵翼《淮阴钓台》:“与哙伍怜鱼服困,假齐王伏狗烹灾。”参见动物部•鳞介“为鱼”、器用部•其他“豫且网”。
【鱼祸】《太平广记》卷四六六引汉应劭《风俗通》(佚文):“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旧说:池中鱼,人姓字也,居宋城门,城门失火,延及其家,仲鱼烧死。又云:宋城门失火,人汲取池中水,以沃灌之,池中空竭,鱼悉露死。喻恶之滋,并伤良谨也。”o喻指无辜受牵连。宋洪炎《庚戌岁六月四日至洪城怅然伤怀》:“人言城门火,鱼祸自靡遗。”另参见动物部•鳞介“池鱼”。
【屈平沉湘】《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楚顷襄王立,屈原遭谗毁,谪于江南,“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湘江支流)以死”。o喻含冤屈死。唐李贺《箜篌引》:“屈平沉沙不足慕,徐衍入海诚为愚。”另参见地理部•水流“沉湘”、人物部•圣贤“沉湘水”、人事部•情感“楚臣悲”。
【剑埋狱底】参见武备部•兵器“丰城龙剑”、动物部•鳞介“未掘双龙”。唐白居易《得微之到官后书备知通州之事怅然有感因成四章》之四:“剑埋狱底谁深掘,松偃霜中尽冷看。”
【秦穆杀三良】参见动物部•飞禽“黄鸟悲鸣”。东汉王盛《咏史》:“秦穆杀三良,惜哉空尔为。”
【偷金柱】《史记•万石张叔列传》附《直不疑传》:“塞侯直不疑者,南阳人也。为郎,事文帝。其同舍有告归,误持同舍郎金去,已而金主觉,妄疑不疑,不疑谢有之,买金偿。而告归者来而归金,而前郎亡金者大惭,以此称为长者。文帝称举,稍迁至太中大夫。”o喻指蒙受不白之冤。唐刘长卿《按履后归睦州赠苗待御》:“直氏偷金柱,于家决狱明。”另参见器用部•珍宝“不偷金”、人物部•官吏“同舍子'”。
【梁狱】《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邹阳者,齐人也。游于梁,与故吴人庄忌夫子、淮阴枚生之徒交。上书而介于羊胜、公孙诡之间。胜等嫉邹阳,恶之梁孝王。孝王怒,下之吏。将欲杀之。邹阳客游,以谗见禽,恐死而负累,乃从狱中上书……书奏梁孝王,孝王使人出之,卒为上客。”o喻冤狱、被谗害。唐杜甫《梁狱》:“梁狱书应上,秦台镜欲临。”另参见器用部•日用“狱中书”。
【谗言三及】《战国策•秦策》:“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民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日:‘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o喻受谗言诬陷。唐李白《答三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曾参岂是杀人者,谗言三及慈母惊。”另参见伦类部•亲眷“投杼”、人事部•情感“投杼疑”、人事部•其他“曾参杀人”。